这个国庆,你为国内旅游消费出一份力了吗?
小长假是拉动文旅消费的主要时点,更是体现出文旅市场兴旺与否的重要时机。据文旅部数据,年国庆节假期7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22亿人次,同比减少18.2%;国内旅游收入.1亿元,同比减少26.2%。出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别恢复至疫情前年的60.7%、44.2%。
面对这一份官方发布的数据,网友们各持己见,网络上一部分声音称“恢复这个词得很好,逐年下跌的恢复至,跟负增长有啥区别?中国文字果然是博大精深。”
其实纵观去年年国庆和中秋的旅游消费,合计占全年的15%。不足一个月前的中秋假期,旅游数据同样出现下滑情况。全国国内旅游出游.9万人次,同比下降16.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亿元,同比下降22.8%。
但由于今年疫情多点散发、多地政策倡导就地过节的原因,年国庆旅游再度以单价较低的本地游为主,旅游收入仅为疫情前四成。整体文旅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本地游、周边游仍是首选
受疫情影响,本地游、周边游仍是广大居民出行首选,国庆假日期间选择跨省游和省内跨市游的游客比例分别下降了14.4和9.5个百分点。
文旅部数据显示,前往城郊公园、城市周边乡村、城市公园的游客占比居于前三位,分别达23.8%、22.6%和16.8%。
携程数据显示,今年国庆最火爆的本地周边游集中在上海、北京、广州、杭州、深圳、南京、成都、重庆、长沙、苏州合肥、武汉、宁波、西安、济南等城市。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副院长邓宁认为,今年“十一”黄金周,伴随着各类旅游业态的升级以及各地倡导就地过节的号召,人们的出游半径在缩短,决策也越来越多地呈现“碎片化”、“灵活化”等特征,这一方面说明了旅游目的地的宣传方式变得更加全面、多元和立体,可以在很多生活场景触达到用户,另一方面也是周边游、微度假的旅游方式越来越成为主流的体现。
“反向旅游”登上热搜
国庆假期,“反向旅游在年轻人中兴起”登上热搜,“反向旅游”成为今年国庆旅游的一大关键词。
不少年轻人从大城市涌向小城市,以低价享受高星酒店服务。去哪儿平台上,“十一”期间,“冷门”旅游城市酒店预订间夜量同比年同期增长超三成,其中高星酒店预订间夜量增幅明显,同比年同期增长四成。
甘肃临夏、宁夏石嘴山、青海海北、内蒙古巴彦淖尔、四川遂宁酒店四星、五星酒店“十一”预订量同比年增长均超10倍。
文娱活动丰富多彩
在落实好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国庆节假期,全国各级文化馆组织活动场,参与人次.48万,共有家A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占A级景区总数的75%。
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有关部门发布国庆假期12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推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条。
85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及试点城市举办约场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发放2.83亿元文化和旅游消费惠民补贴,参与人数超1.4亿人次,直接带动文化和旅游消费.1亿元。
10月1日,以“国家级非遗”淮剧创意为主题的大型多维实景沉浸式秀演《小镇有喜》在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九龙口旅游度假区沙庄古村进行了首场公演。
为倾力打造大型多维实景沉浸式秀演《小镇有喜》,优景文化邀请淮剧名家陈澄、陈明矿老师作为戏曲顾问,深挖淮剧精髓。在创意期间,拜访淮剧界的多位老艺术家进行座谈求教,深度了解、剖析并探寻地道的淮剧文化,让中国最古老的音韵之美,被更多的年轻人接受、了解和喜爱。同时,将具有上百种曲调的淮腔淮韵与沉浸式音乐剧、环境戏剧、儿童剧、杂技秀等艺术表现手法深度融合,并结合裸眼3D、雷达感应、人体捕捉、舞台机械、水景火炮、烟花秀等多种技术手段加以呈现。
红色主题游持续走热
各地围绕“喜迎二十大”主题纷纷推出系列活动,打卡红色地标、探访红色旧址、缅怀革命先烈等红色旅游主题活动备受欢迎。
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有序接待各界观众。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举办《光明摇篮精神之源——迎“二十大”上海红色文物史料展》。
福建举办“喜迎二十大”主题性文艺演出超百场。
四川开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等线下主题活动。
河北衡水推出“喜迎二十大·情满金秋线上公益演出季”,涵盖戏曲、舞蹈、民族乐器、打击乐器、儿童剧、武术等多种艺术形式。
国庆假期,年轻人参与红色旅游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看革命动漫、读革命书籍、逛革命景点、红色演艺、买红色文创产品受到追捧。
夜经济助燃本地休闲和近程旅游烟火气
此次国庆期间,夜间文化活动和旅游消费明显活跃,第一批家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累计夜间客流量.6万人次,平均每个集聚区每夜客流量4.76万人次。山东围绕“夜宿”“夜游”“夜集”推出“秉烛游山东”线上文旅活动。广西北海银滩潮雕灯光秀、海丝首港海上烟花秀等“夜秀”项目成为市民游客纷纷打卡的网红项目。
这个国庆,你是怎么过的?快来评论区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