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小脚穿旗鞋挑战自我这群淮四班

刘云涛 https://mysk.familydoctor.com.cn/287519/

《大登殿》剧照

东方网记者王永娟7月12日报道:暑期又有好戏看!7月27日、28日下午及晚上,在兰心大戏院,上海淮剧团将携手上海戏曲广播《星期戏曲广播会》开展四场折子戏专题演出:《伍家坡》《大登殿》《阴阳河》《皇后与疯女》《失子惊疯》等等。

《阴阳河》剧照

戏是好戏,演员也很值得期待。参加演出的全是淮剧团“淮四班”的青年演员,他们青春靓丽、活力十足,舞台经验也很丰富,历经戏校、“学馆”的十年打磨,他们曾出演全本《白蛇传》、青春版《王宝钏》等大戏,而且在戏中挑大梁,对于即将上演的四台折子戏,也是信心满满。

“为了准备折子戏,团里请了京昆名家来传授,教我们身段动作、程式规范,我们的唱腔则由淮剧名家逐字逐句纠正,手把手教学,在舞台上,我们给大家不仅是淮剧传统折子戏,还将展示京淮不分家的魅力。”

《皇后与疯女》剧照

今年22岁的顾芯瑜工青衣花旦,她深切感叹上海淮剧团的“学馆制”不仅让自己学到更多传统戏的精髓,更获得了许多登台表演甚至挑大梁的机会。她曾在人文新淮剧《纸间留仙》中饰演清风,在《精卫》一剧中饰演化作神鸟衔石填海的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女娃,在全本大戏《白蛇传》中扮演白素贞,和自己的小伙伴们,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高质量演出。这一次折子戏专场中,她也有多部主演。

“以演代训”的“学馆制”,让这批95后“淮四班”迅速成长,无论是在表演、唱功、人物塑造上都有长足的进步。

“淮四班”青年演员于年进入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学习,年毕业进入上海淮剧团工作。然而,戏校的学习虽然为孩子们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但要真正成为一名演员则还有一段长路要走。“学馆制”成了他们最好的再深造课堂。由淮剧名家亲自示范,逐字逐句纠正,手把手教学,并特邀京昆名家传授青年演员京昆经典折子戏,进行身段指导、程式规范、声腔训练等一系列教学,让青年演员在潜移默化中活态传承名家衣钵。

而且,“学馆制”保留了“淮四班”的整体性,把30位演员的精气神凝结在一起。年龄相当的生旦搭配、行当齐整共排大戏,所有孩子都得到锻炼机会。不仅如此,近些年,淮剧团通过组织大戏演出、周周演、月月演等折子戏演出,为青年演员搭建成才平台,从而更好地学习、传承、推广淮剧。

有前辈演出可观摩借鉴,有名师随旁指导答疑解惑,还有共同学习早有默契的同学依傍,“淮四班”演员们学起戏来劲头也是特别足。除了集体练功时间之外,他们会一拨接着一拨使用排练厅排戏,就像候场一样候着排练厅的空闲时段。哪怕下午4点后大楼统一关空调,大家也毫不介意,周末更是成了大家练私功的黄金时段。

工青衣、刀马旦的钱薇在《大登殿》种饰演代战公主,要求她不仅要穿旗鞋还要戴旗头,而且还要表现出代战公主英姿飒爽的样子。旗鞋花盆底,走路特别难,旗头又很重,戴上后脖子不能随便动。“一招一式,怎么走路,怎么下蹲都很有讲究,而且你还得做的行云流水,不能让观众看着生涩卡顿。”于是,熟记老师指导,揣摩每一个动作,一遍遍磨,一遍遍练,直到练到满意为止。

《阴阳河》中,花旦李宣所饰演的李桂莲有一对“三寸金莲”,要演好这个人物要用到京剧里的“跷功”,把脚裹起来,装小脚。普通人裹脚后连站都站不稳,但李宣不但要会站,会走,还要表演。为练好“跷功”,每天到了排戏时间,都会把脚裹起来,光是练站立、站稳,就练了两节课。排练结束后,李宣的脚都是充血的,成了紫红色,酸痛难忍。然而,这个坚强的小姑娘说,“必须要练好,因为每一个上台的机会都很珍贵,要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投军别窑》剧照

几年的“学馆制”也让小生王俊杰在表演上有了许多心得和体会,“一个真正的演员,要深入人物的内心去表演。学馆制虽然依然会有老师来指导,但自己也要下功夫,不仅要在身段、唱腔等方面下功夫,还要去用心揣摩人物。”比如在《投军别窑》中,王俊杰饰演的薛平贵和李宣饰演的王宝钏在分别时候的一段戏,“如何既贴近生活,又不脱离表演规范?这就需要演员去揣摩人物,拿捏分寸。”

舞台上、排练场上,他们为了淮剧艺术的传承奉献青春。在舞台下,他们也没闲着。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4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