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东方网」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华迎、王志磊12月24日报道:一个周末的下午,黄昏时分,上海徐汇区乐山路乐山支路口有些热闹,男孩女孩玩“跳格子”嬉戏,爸爸妈妈在阅读长廊读书,爷爷奶奶在花坛边晒太阳唠家常。虽然是冬天,草坪依旧郁郁葱葱,很难想象就在不久之前,这里还是一片陈旧的绿地,植物退化、功能单一。
随着上海“口袋公园”建设的不断推进,包括乐山绿地在内的诸多城市“边角料”焕然一新,成为市民可亲近、可参与、可展示的文化空间和休闲去处。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局消息,“十四五”期间,上海将着力打造“千园”工程,在现有座公园的基础上,再建个左右的公园,其中新建、改建口袋公园座,使公园到年的公园总数达到座,让城市处处有公园、公园处处是美景,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园”城市。
乐山绿地:老旧绿地变身高品质开放式公园
“这片绿地从我结婚搬进来时就有了,之前景色有点单调,不像现在可以玩可以逛。”家住乐山二村的居民张阿姨告诉记者,每天晚饭前后,她都会带着孙子到乐山绿地散散步。
乐山绿地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之前建成时间较长,部分植物退化、设施陈旧、绿地形态和功能已满足不了周边居民休闲游憩的需求。如何好好利用这片市中心的老旧存量绿地?徐汇区听取了周边居民的需求和意见,将共享阅读空间、游廊休闲空间、雾森等多种功能融入整体绿化景观中,更好地发挥城市公共绿地生态、文化、景观和游憩的综合优势,也为徐家汇繁华商业区和乐山片区提供一个高品质的观景、游赏空间。
如今,近0平方米的乐山绿地成了一个开放式公园绿地,花坛里的八仙花、百子莲、玉簪等宿根花卉与开花灌木在夏日绽放,银杏、红枫等则为秋天的绿地添上华彩。色彩明快的儿童趣乐场地最为热闹,攀岩、跳格子、传音筒等适合各年龄段儿童的游玩设施一应齐全。环绕着绿地的是一圈蓝色塑胶步道,基于绿地外围人行道较窄的现状,绿地在建设时一方面主动退界,拓宽人行道,同时在沿人行道一侧的绿地内设置步道,分流部分行人,优化居民群众的步行环境。为缓解周边居民健身设施不足的问题,改造中还新增了智慧健身设施,环形的健身步道还可以通过扫码进行健身数据的统计,颇具智慧感。
在设置座椅时,设计方还很贴心地根据冬季日照分析结果调整了原有布局,在日照时间长的区域增设座椅,满足居民冬日晒太阳的需求,并选用吸热传热慢的白色混凝土,在凳子上加装木质面板和靠背,很好地解决了冬冷夏烫的问题。
夜幕降临,园内的灯带被点亮,柔和的灯光将绿地中心区域半围合的趣味迷宫勾勒出来。一条总长80米、超大跨度、室内外融合的景观廊亭“众乐之廊”,这是整块绿地改造的亮点之一。剧场中央,“众乐之源”艺术音乐旱喷与文化地刻,将艺术性、趣味性、文化特质、互动景观融于一体,绘就一幅呈现社区生活的艺术长卷。
生境花园:小区边角料构筑生态廊道
华阳路街道潘中居民区定西路弄小区是上海非常典型的老式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从正门的小路进入,一条道走到底右转,一片多平米的地块让人眼前一亮。别看面积不大,却别有洞天,这里不仅布置了13处供居民休憩、交流的设施,如亭子、锻炼坡道等,更汇集了多达62种草本和灌木,配合场地中保留的5种乔木,构成了层次丰富的植被群落。
“这里以前是一片‘边角料’,大约能停进一两辆车,其他空间被我们用来晾衣服晒被子的。”一位老居民告诉记者。由于是很久之前留下的老路基,即便是住在这里的老居民也不太清楚地下是什么状况,改建时,施工队跑开一看,只有一层透水混凝土,其他都是垃圾和大石块。
生境花园以街道自治的形式进行建设和管理,社区居民全程参与自然教育、方案设计、施工建设以及后期维护。今年5月,工程竣工并开放,这片“边角料”变身为“生境花园”。所谓“生境花园”,就是融合生态与花园一起打造,既提供了生物的生存环境,又兼具观赏、休息和户外休闲活动功能。由于小区地处中山公园和天山公园、海粟绿地的中间,这些公共绿地生态环境良好,但是绿地周围高楼、轻轨、高架林立,缺乏鸟、蝴蝶和昆虫等动物正常迁徙的廊道。因此,生境花园能充当“生态踏脚板”的角色,为动物形成一个连绵不断的生态廊道。
生境花园划分有秘境花园、银发花园、涂鸦广场等三大区域,有望为鸟类、传粉昆虫、小型哺乳动物等30余种本土城市野生动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果不其然,花园落成一个多月后,就引来了上海最小的蝴蝶——灰蝶,和最大的蝴蝶——玉带凤蝶。园内的无花果、柠檬等也结出果实,各种破土而出的植物让整个花园生意盎然。
像这样的生境花园,目前在长宁区已经建成并开放了7个。它们既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必需的生存环境,又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交流、活动空间,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新会花园:梨园主题街心公园致敬历史
新会路延平路路口,这片平方米的绿地有一段悠长的历史。
年左右,外地难民来沪在此搭建棚户简屋栖身。年,难民被驱赶,草棚拆毁,开设剧场,取名沪西大舞台,专邀淮剧团演出古典淮剧。年,剧场毁于大火。年,原业主与人合资于原地重建砖木结构的新剧场。建国后,剧场收归国有。年,因该剧场建筑质量低劣被列为危屋拆除。年,由房管部门在此建成砖木结构两层楼房6栋。年,房屋征收。年7月,建成新会花园对外开放。
作为普陀区扫盲绿地的重要点位,新会花园填补了该区域的公园绿地盲区,为周边居民送去了难能可贵的一块街头绿地,让越来越多的市民能够开窗见绿,出门进园。
在设计方案上,新会花园挖掘出原址沪西大舞台的文化历史背景,借用“戏剧梨园”的概念,选种豆梨、彩叶豆梨、杜梨、梨树等梨属品种,打造出既有文化底蕴,又以梨属为植物特色的街头绿地。花园内有游园步道、记忆廊架、梨园小径、休闲草坪等,成为市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如今,旧屋不在,一曲唱罢,换以一座口袋公园,记录下曾经的记忆。
城投大厦附属绿地:单位拆掉围墙绿化开放共享
城投大厦附属绿地位于吴淞路闵行路西北角,原先是单位的封闭附属绿地,被围墙与外界隔开。作为虹口区“十四五期间”首个公共绿地联动改造提升与附属绿地开放共享的示范点位,城投大厦附属绿地拆掉了围墙,打开了原有的封闭边界,打通直达附属绿地内部的通道,创造与市民共享的生态空间。
改造后的城投大厦附属绿地梳理了郁闭的林下空间,增加花坛边的木椅,让市民可以在街边找到一处休憩空间,可以坐看路边人来车往,也能在花海中徜徉,在绿荫下呼吸,忙碌的脚步不自觉放慢,驻足观赏感受阳光共赏绿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