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淮剧优秀演员陈澄
作者:张铨
梅花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忍不拔的人格的象征。
"梅花香自苦寒来”,既是中国戏剧梅花奖主旨精神的体现,也是陈澄艺术人生心路历程的写照。陈澄,年出生于一个淮剧世家,长期受着艺术的熏陶,加之她的聪颖好学,刚满5岁便能把一曲颇有难度的〔淮调〕唱得音正味足,幼时就有"神童"之称。11岁上,在父母的传教下,偶与淮剧前辈名家筱文艳、何叫天、马秀英等同台演出,居然以一首近两百多句唱词的《赵五娘》〔自由调〕选段的演唱,通过她稚嫩而率真的动情表演,和清亮而爽朗的本色音调,把一段粗犷又不失柔美的声腔曲牌,即兴抒发出来,让海派地域的上海观众为之肯首。大庭广众之下,观众的掌声与赞许,催发了陈澄幼小心灵的艺术萌芽,她开始走上了自己"奔向艺术”的艰难行程。年,她考进了盐城鲁迅艺术学校。5年学习期满后,因品学兼优、技艺超群,于年被分配至江苏省淮剧团主攻青衣花旦。生性好强,视艺术为生命的她,进团后,数年如一日地沉湎在艺术的苦拼苦杀之中。
年她在《太阳花》这出现代戏里担纲主演(饰白燕萍),以其深厚的表演功力,良好的音乐悟性,博得了淮剧观众的一致赞许,被公认为淮剧新生代中不可多得的杰出代表。该剧荣获了年第六届电视剧“飞天奖”戏曲短剧电视剧二等奖、江苏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二届入选作品。
年后,陈澄加盟泰州市淮剧团的演出,先后在《牙痕记》、《赵五娘》、《板桥应试》、《祥林嫂》等十多部大型剧目里独挑大梁,用她出色而甜美的演唱,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性格各异且又鲜明的人物形象,并因此而获得年于湖南长沙举行的"全国地方戏青年折子戏汇演"一等奖;年于河南郑州举行的“首届中国戏曲演唱大赛"(红梅奖)大奖榜首;年度第十四届白玉兰戏剧主角奖;喜摘年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桂冠。
陈澄对于艺术的追求,以及她在舞台上所呈现的真情实感,首先来自于她对民族文化精神的理解。年7月,在"全国地方戏折子戏汇演”大会上她所演唱的《赵五娘》(书房会),即是保持淮剧剧种音乐文化独特品格和魅力的最佳范例。27分钟的长度,以〔自由调〕为主体,辅以〔拉调〕、〔悲调〕、〔老自由调〕的多重组合,及“慢板"、"快板"、"叠句"、"连环"等板式的交替运用,把赵五娘那一生悲凉及其忍辱负重且又高尚自尊的为人品格,表现得极为精致到位。陈澄那时而带有"哭腔"的低回吟唱,时而又转以"颤音"的揪心呼唤,产生起强烈的舞台共鸣,演者唱得是悲从心上来,听者听得是潸然泪下。
一段很平常的〔自由调〕,之所以能激起如此非同凡响的审美感应,就在于陈澄准确地把握了淮剧音乐的风韵,让每个跳动的音符,以极富动力性的"符点"、"切分"节奏,和着起伏的旋律,尽可能地去深刻地贴近赵五娘的内心世界。同时,她还十分注意旋律音调同语言音调之间的相互吻合,借助特定的音响来挖掘人物的潜在情感,这就使得原本属宣叙性的朗诵调,更为动情,更具戏剧性色彩。
三十而立的陈澄,却有着艺术家的成熟气质。她的表演及歌唱,从不追求外在的藻饰,而是将剧本、音乐所提供的各种表现因素,融入到自己对剧中人物情感的塑造中去,用心体验角色。陈澄这种严谨的创作态度,集中地体现在她塑造了戏曲舞台上的又一个祥林嫂形象上。
与纤细、柔情的越剧《祥林嫂》相比较,淮剧《祥林嫂》则另具质朴、豪放的别样风情。以淮剧《祥林嫂》中"哭阿毛”和“天问"两场重头戏为例,前者,"哭阿毛"以色彩浓厚的〔大悲调〕、〔自由调〕、〔悲调〕、〔淮调〕的交叉糅合,构筑起一个叙事、抒情兼容的音乐框架。面对这多层次的音乐唱腔结构,陈澄毅然突破行当声腔,重塑音乐形象,用轻声柔和的悠长音调,取代原本过于粗俗的喊唱,将曲折迂回的旋律所构成的〔自由调〕慢板,交织着女高音式的拖腔华彩乐段,形成极其和谐平衡、浓淡均匀的艺术感染力。加之恰当地处理好了淮剧花旦、老旦真假嗓音的频繁转换,淡化高音的尖锐性,重在旋律的平衡和音乐的浑厚,借鉴了昆曲的"断音”及京剧老生行当的"云遮月"的演唱方法,使旋律音乐和演唱,变得更为生动,从而增加了祥林嫂这一悲剧性人物的声色厚度,把一个饱受感情折磨、扭曲了人生的祥林嫂那满腹的悲与怨,表现得淋漓尽致。后者,"天问"则以不断变换色彩的笔触,改以大段〔淮调〕"清板“作铺陈,通过旋律的拓展、音色的变化、力度的强化、速度的多变、全方位的表达人物性格的发展。在这里,陈澄以她训练有素的演唱技巧,用坚实爽朗、清亮秀丽、不飘不浮、圆润悦耳的表达,把一曲以偏音构成的"调色板”,与固有五声性色调的主题旋律相对应的〔淮调〕"清板",演唱得惟妙惟肖。尤其是在当唱到祥林嫂面临绝望的尾部段落时,那似向苍天呼唤的音调,进而向激昂的“连环句”、"快板”推进,流动的旋律和静态的表演相衬对印,充满了一种浓郁的凄美之情。除此,陈澄还把戏曲表演中舞蹈性较强的"跪蹉"、"滑步"等步法,及"哀盼眼"、"痴呆眼”、"疯眼"、"怒眼"等眼神融入其中,让肢体语言汇同戏剧语言、音乐语言,真实而形象地向人们解读了一个集遭遇、希望、挣扎、无助和毁灭于一身的艺术化了的祥林嫂。
淮剧《祥林嫂。问天》视频梅花,虽在斗霜傲雪中显露英姿风采,但梅花也潜藏着无限的青春活力。首次荣获梅花奖殊荣的陈澄,正像那破蕾绽开的新梅一样,饱含晶莹玉洁之秀气,贵有不逐流俗、不落窠臼的独创精神。毫不夸张地说,听陈澄的演唱,完全是一种美的艺术享受,这不单因为从她口中流淌出来的淮剧旋律,既有新意,又有美感,既耐听,又够味,还在于她把从时代、从人物的感觉中捕捉到灵感所唤起的感情张力,化解为一个个具象的表现形象呈现在舞台之上,让观众自然而然地随之动心动情。更令人称奇的是她具有良好的音乐思维的素质,对剧种传统音乐的风格、气韵、意境音乐语言,掌握得十分纯熟而老练。为了演活祥林嫂,她勤奋贪婪地苦学苦练。排练中汗水湿透了衣衫,练功时多次扭伤了筋骨,废寝忘食,夜不成眠;为了演活祥林嫂,她不耻下问,登门求教,学习昆剧名家胡锦芳行腔的委婉细赋,学习越剧大家袁雪芬做派的端庄典雅,得到了袁老师多次指点;为了演活祥林嫂,她敢于超越,刻意吸取京剧的腔韵,积极而又审慎地将锡剧〔玲玲调〕、越剧〔尺调〕的特性乐汇,以及凡可资借用的技术、手法,统统吸取过来,通过一次次的实践,使新的音乐元素伴随淮剧音乐本体旋律而再生,从而使淮剧声腔焕发出新的韵味和气质。
《中国戏剧》年第4期
作者简介:张铨,男,年出生。退休前任职于江苏省淮剧艺术研究会,原淮剧研究会秘书长,兼淮剧研究员,在淮剧理论研究方面颇有影响力。视频欣赏:淮剧《书房会》视频往期推荐
独特与多样的自觉——从淮剧《祥林嫂》谈地方戏曲在改编文学作品上的多样性新的探索与尝试——谈淮剧《吴汉三杀》的推陈出新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武筱凤的珍贵视频:淮剧《蓝桥会》。美不胜收难忘的黄伯贤与黄秀兰的艺术形象——淮剧《三女抢板》观后淮剧小段《换来人间春色到》梁伟平:淮剧的明天会更美好百味人生立淮坛——记淮剧非遗传承人黄素萍谈淮剧小班《刘二姐赶会》自筹资金数千,只为登台献艺靠吃“戏饭”的淮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淮剧传承人裔小萍口述录珠联璧合各展其能淮剧表演艺术家武小凤:在淮剧的故乡芦滩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