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是年镇江日报上的解放剧场,邀请丹阳县越剧团和上海越剧团来表演。
现今的老镇江人,对城西大西路上人民街和柴炭巷中间的解放剧场肯定有一定的记忆,那可是年镇江作为民国江苏省会时诞生的大剧场,是当时和后来一段时间里镇江人主要的娱乐场所之一。
在当年,可以说它在镇江是舞台演出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给老镇江人印象最深的戏园子。
旧中国的解放剧场
解放剧场的营建要追溯到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
原先这一带的房屋抗战时被日本鬼子炸毁,是焦土一片,后来当时的商界人士合伙共推了一家由佘氏兄弟开办的营造厂(建筑商)着手又建造了一片房屋。
建成后先当过百货市场,经营日用杂品、五金百货等;后因业务不好改为赌场,供一些纨绔子弟、地痞赌徒搓麻将、推牌九、打扑克;再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赌场又开不下去了,就采纳了一些人的意见改成了戏园子。
戏园子开张之际正值日寇投降、省会回迁,故戏园子冠名“复兴大戏院”。
剧院里观众席分前座、后座以及楼座,建造之初设施较简陋,追随大城市的时髦上演了一些文明戏,并接待过当时上海滩的著名笑星韩来根等。
后来经过逐步完善,成了省城镇江数一数二的文化娱乐场所,尚小云、荀慧生等著名京剧名家均在这里演出过,是当年省会的官僚政客、豪商巨头们消闲娱乐之地。
新中国的解放剧场
新中国成立之后,剧场回到了人民手中,更名为“解放剧场”。
装潢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成了全市戏园子的龙头老大,专门负责接待名角剧团,京剧名角盖叫天、周信芳、奚啸伯、上海淮剧团筱文艳、江苏省扬剧团高秀英、上海沪剧团、上海越剧团、南京越剧团、省锡剧团等,都曾使解放剧场成为全市的中心话题。
盖叫天饰演的武松、奚啸伯出演的“将相和”、周信芳演绎的“追韩信”、高秀英出演的“鸿雁传书”“百岁挂帅”、筱文艳主演的“秦香莲”以及金运贵、筱荣贵的“梁祝”等,都给镇江的戏迷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由于当年城西地区人口密集、市井繁华,解放剧场的生意比全市各家剧场都火爆,日场、夜场都观众如云。
市民只要到解放剧场去看戏,一进门就可以通过大厅里布置的剧团名角的油彩剧照,先一睹这些剧团主要演员的风采。
开演后,场子里的掌声、喝彩声、欢呼声接连不断,充分展示了艺术家们的高超技艺和镇江人对戏剧的欣赏水平。
上世纪七十年代,解放剧场的房屋因当年初建时的水平所致,不能再继续作为公共娱乐场所,于是改为库房,堆放物品,后来又改为街道工厂、打草绳的作坊。临街之处则成了住家户、小店面。
上世纪九十年代,城市拆迁改造,解放剧场走完了它的历史进程,房屋彻底改变了模样。可人们,尤其是不少老镇江、老戏迷,却一直不能忘怀。
如今城西地区城市建设改造,解放剧场在人们的视线中已经消失了,但每每路过这里,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当初的琴声、鼓声、锣声、欢呼声,怀念那京戏、淮戏、扬州戏、绍兴戏。
希望这片房屋能与民国省城的邮电局、图书馆、红十字会等建筑一样,能够被修缮保存下去。(任德发)
分享:
镇江的味道
看这些镇江的记忆,却已淹没在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一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