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听文韵未央第期原创精英文学作品
文
旦辞·聿煬·编辑
原子
本期音乐
莫文蔚-当你老了
她突然接到了他的电话。他是王得志,她的爷爷,而她是王得志的孙女王海兰。
她来自苏中的一个小县城,考上外市的大学,顺利取得毕业并且找到工作后,已经两年没有回过家了。准确来说,是王得志的家。因为现在的她独自生活,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个人的简陋小家,一套租期为四年的九十平米的房。
王得志能给她打电话,让她很是惊讶,因为王得志已经八十多岁了,况且在她还与王得志生活在同一套安置房的时候,王得志连接电话都不会,每次父亲王顺义给他打电话时,他总是不翻开老人机的盖,就开始:“喂喂”的大叫。
安置房?是的,王得志是一个拆迁户,他得了政府补贴的两套房和二十多万的钱,不过王得志没有牢牢的将这些锁在自己身上,他全给了自己的儿子王顺义和儿媳徐丽人。他希望日后儿子儿媳带着他一起生活,并且待他好些。于是等徐丽人听通知从村委会那边领来房产证上时,房产证上只有王顺义和徐丽人的名字。
只是她母亲徐丽人,对待王顺义是有不友好的。
王得志七十的时候,已经开始因为衰老而耳聋和健忘了。即使徐丽人很大声告诉他该怎么办的时候,他也只是:“啊、啊,表示疑问。于是徐丽人的脾气上来了,便开始责骂他。在王海兰的印象中,似乎王得志总是被徐丽人责骂,有时候骂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问题,比如地拖不干净,床上被子不整齐,或者拿错了碗筷之类的事。
王海兰有时候很心疼王得志,但是她没有办法,因为徐丽人就是这样一个人。不过,在她还是四五岁的孩童时,徐丽人似乎不是这样的。她还记得那是夜晚,徐丽人、她与弟弟躺在一张床上,徐丽人给她和弟弟讲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还有早晨,徐丽人教她背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不知道什么时候,徐丽人变了,以至于她都差点忘记以前那个温柔的徐丽人。王得志的那通电话,就与徐丽人有关。
王得志和徐丽人吵架了,因为徐丽人在管教她的儿子王海洋的时候,王得志却在维护他的孙子王海洋。通话时,王得志一直在诉说这个家已经容不下他了,他辛辛苦苦,却吃力不讨好。她听着王得志的诉说,心里有着一丝来自未知的凉。她看着手机屏幕上爷爷两个字,觉得心很累,于是敷衍了几句,以工作忙为借口,匆匆挂了电话。挂了电话的她像泄了气的球,无力的躺在沙发上,想着王得志。
王得志虽然叫得志,可他这一生除了拆迁似乎与得志不挂钩,就连拆迁所得的房子和存款都给了儿子儿媳,可儿媳待他还是不如意。可能是因为姓王。王得志,忘得志。年轻的王得志去跟人学了掏藕,一干就干了大半辈子。饥荒年代时,挖茨菇充饥时看上了一起挖茨菇的姑娘,她的奶奶——卢秀。婚后先生了她姑姑王顺心,而后有生了她父亲王顺义。
婚后的王得志无力盖瓦房,因此奶奶卢秀跟他吃了不少苦,以至于一直体弱多病,五十不到,便入了轮回。直到父亲十五岁时,终于有了足够的钱可以用来找瓦匠,买青砖以及支付运青砖的船费。
王海兰记得这青砖房一直到她九岁,还住着,她还记得青砖房周围都是两层楼。后来在她十岁的时候,恰好赶上了拆迁,这青砖房才变成了安置房。不过,徐丽人似乎不满意,总是责备王得志没本事盖楼房,不然拆迁的赔款可就不止二十多万。后来王得志和儿子一家搬进了同一间房,老人与青年人的矛盾如同雨后春笋。比如王得志爱听淮剧,当他开着他的收音机听着《秦香莲告状》时,徐丽人总是吼着让他关掉,说他扰民。王得志无可奈何,只得作罢。这是数件矛盾中的一件让王海兰还留有印象的矛盾。
想到这里,躺在沙发上的王海兰握紧了手机。最终她打了一通电话给父亲王顺义。爸,你们最近好吗?
一切都好。
爷爷呢。老样子,只是脑子不太清楚了。毕竟年纪大了。不过你爷爷他总是总埋怨没人懂他。嗯……爸,爷爷今年多大了?
哦……他啊……我想想……哦!八十五了!对了…你一个女孩子在外要……
电话结束。王海兰突然觉得自己很累,这种累不是来源于体力劳动所带来的疲倦感,而且从心里深处蔓延到每一寸血管里的疲惫。
原来无情的不只是人,还有“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时间。
她想,当原来不只是爷爷王得志老了,她的父亲王顺义也老了,那么,当她老了,是不是也如王得志或王顺义那一样,会开始健忘,她突然畏惧——原来生老病死是常态,也正因为是常态,所以更需要体贴和关怀。
次日,王海兰在手机上订购了回家的机票——是时候见面了……
作者简介
旦辞·聿煬,籍贯江苏扬州。喜欢古风和汉服。喜欢文字,善于写古风歌词。日后愿以浊酒敬英雄,挥毫万千。
约稿吧
Approxim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