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交汇点」
运河水悠悠,八亭桥边走。伴随着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剧目会演的演出,艺术节调研采访团来到了运河之都——淮安市。淮剧《大喇叭开始广播啦》《谷家大事》、扬剧《阿莲渡江》将在淮安人民大会堂上演。一个以淮扬菜、大运河闻名于世的千年古城,将为我们展示一个怎样的文艺文化发展样态?能否为文艺文化工作提供一些样本、带来一些思考和经验?
爱艺日常:里运河边的夜艺场
淮安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城?也许夜色中的里运河能给你答案。不要惊奇于这里不绝于耳的萨克斯吹奏声,不要讶异于路边民间歌手正网络直播,也不要赞叹于河边亭中传来的激情合唱。这在淮安人看来,都是日常。
已经退休的曲光明喜欢吹萨克斯,是运河边的网红。每周二、四、六,他都会在里运河边的一小片空地上搭起自己的小舞台,铺上红地毯,自掏腰包购置的灯光、音响一应俱全,还有忠实粉丝举着手机为他在抖音上直播。伴奏声响起,他沉醉在《骏马奔驰保边疆》的欢快旋律中,围观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站着、坐着,时而跟着旋律唱几句,现场气氛十分热闹。
听说我们是来调研采访的,他热情地走上前来跟我们打招呼。在被问到有什么需求和需要时,他想都没想便脱口而出:“能不能在这里多装一些椅子?我喜欢吹萨克斯,也有很多人喜欢听,还带着自己的父母一起来,但他们都是站着的,年纪大的人站久了会累。只要政府同意,我不要政府掏钱,我自己来装。”
朴实的话语,真诚的眼神,让同行的记者们感动。群众对文艺文化的热爱,和愿意为此所做的付出,不亚于任何一个专业文艺工作者,甚至超乎想象,更执着、更强烈——只要有舞台,只要给机会,只要不让我们走……
群众有所呼,就要有所应。为此,淮安拿出了最好的核心景区地段,给出了人流量最多的城市公共空间,让市民尽情地吹奏、开怀地歌唱、欢乐地舞蹈,有嗓子就唱,有力气就跳,看着感兴趣了,就现场拜师,这在很多大城市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淮安做到了——这需要巨大的勇气和魄力。给予资金扶持固然重要,举办各类演出也是必需,但这让群众成为主角、主动参与、自我成就的理念,本身就是对群众文艺最大的扶持与鼓励。幕天席地,千年运河,人民,永远是这天地大舞台中的不二主角。
不远处国师塔灯光璀璨,曲光明和他的学生吹响《我和我的祖国》。曲声中一艘艘画舫缓缓行过,水波荡漾处,管乐声悠扬,国师塔巍峨。
基层院团:吃饭与发展的必答题
淮安市文工团,实际上是一个县区级文艺院团——它的本体,是淮阴区文工团。在不少县级文艺院团面临生存困境找寻出路时,这个团摈弃“等靠要”,奋力“跑跳找”,杀出了一条“文化惠民保吃饭、精品创作促发展”的路子,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奋力向上的团队。
作为一个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性质的基层院团,首先要解决的,是吃饭问题。政府财政不兜底,他们就主动承接文化惠民项目,走向田间地头,走到百姓中间,用传统戏曲、综艺歌舞这些基层群众爱听爱看的艺术形式,把党的关怀带下去、把政府的声音传开来,在满足了群众文艺文化需求的同时,宣传了党的政策,也凝聚了党心民心。
年开始,他们又在淮阴区的古戏台开办了“相约古戏台”系列演出,把文艺演出和文博阵地有机相融,创造性地把文化惠民和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极具预见性地开始了小剧场演出的探索。6年来,各剧种知名艺术家、领军人物以及戏迷票友、草根演员们,在只有一桌二椅的舞台上,表演经典唱段、交流习艺心得、展示个人风采。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借着名家大师来演出的机会,给本团演员授课培训、辅导提升,实现了一次演出、多方受益的好局面。截止到年,已经有42个演出团体、75位戏曲名家在这里演出超过场,观看的群众数以万计,而年轻演员的业务水平也因为名家大师的言传身教得到很大提升。
通过承接文化惠民项目、为乡镇街道提供各类文艺演出服务,这个团的吃饭问题得到了解决。可如何才能让院团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得到更大的发展呢?这是团长干建青一直在思索的问题。为此,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年,为了庆祝建党周年,淮安市文工团创排了淮安历史上第一部舞剧《我的刘老庄》。新四军刘老庄82烈士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个发生在淮阴区的报国壮歌,成为了这部舞剧的创作动机。作为一个县级院团,创排小戏小品综艺歌舞不在话下,可创排舞剧,不论是编剧导演、演员队伍、甚至是灯光舞美服化道等等,都是一道极其难解的“要命题”。
要命题,要拼命做。缺少人才?文工团从扬州市歌舞团请来了导演,从省演艺集团请来了编剧、作曲和舞美设计,加上本团里的业务拔尖人才,一个省、市、县三级文艺院团共同参与的主创班子形成。“大团帮小团、抱团谋发展”的合作模式,促进了基层院团的创作水平提升,也让省内的优质演艺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让资源和人才去往想去、能去、该去的地方,既充分发挥了省级院团引领带动作用,又拓宽了有资源禀赋的市级院团纵向横向的发展空间,更是解决了有发展内生动力的县级院团的资源饥渴,促进了整体的提升,美美与共、各得其所。
缺少资金?在政府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干建青团长带着全团职工,自掏腰包、“全员入股”,同时四处募集支持,几百、几千,五万、十万、二十万……“你敬业精神和开创淮安舞剧的拼命精神,为淮安文工团未来生存的担当和情怀,不支持你都过意不去,绵薄之力,预祝成功”。一笔一笔来自各界的众筹款,伴随着这样的文字从四面八方汇聚,解决了创排的资金难题,更让我们看到了一颗颗滚烫火热的心。
涓滴入海,惊涛拍岸。舞剧《我的刘老庄》成功立在了舞台上,82烈士的英灵穿越时空,和台上的演员们互相握手、敬礼,和台下的观众高歌、共情。号角响起,是红色基因代代赓续的宣示,也是淮安市文工团精品创作促发展之路新征程的启航。
莫道行路难,心远路自宽。淮安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耕不好的地,没有搬不动的山。只要有领头的拓荒牛,只要有勤恳的孺子牛,只要憋着一口气,只要有着那股子劲,便会如歌所唱:再深的巷子也能走出那个天,再长的路程也能绕过那道弯。
文/尚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