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厅、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扬子晚报联合少年志学习成长平台从11月22日起联合推出系列报道——“江苏‘双减’在行动课后服务我有招”。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将走访江苏的13个市,寻访课后服务的“智慧样本”,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课后服务给孩子、家庭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每周五,盐城鹿鸣路初级中学的孩子们都会迎来他们最期待最喜爱的“家长课堂”。医生、警察、工程师、律师、演员等各行各业的家长志愿者走进课堂,分享他们的职业故事,给孩子们带来别样的体验。国家实施“双减”政策以来,盐城鹿鸣路初级中学积极探索,在学校开设的特色课程之外,还邀请“百行百业家长进课堂”,减轻了老师们的负担,助力“双减”工作的持续落实。
罗韵哲的爸爸罗俊
家长课堂表演淮剧让孩子们如痴如醉
11月份的最后一个周五,盐城鹿鸣路初级中学初一(30)班的孩子们享受了一场淮剧的饕餮盛宴。班里罗韵哲的爸爸罗俊是江苏省淮剧团非遗办主任、乐队主奏,他请来了淮剧团的平日饰演花旦和小生的青年演员张泠和刘亚军表演了一段《赵五娘别家》选段。独特的唱腔,优美的身段,令人如痴如醉。
“我们这节课是希望通过孩子们的体验和参与了解淮剧文化,让孩子们感受到戏曲的表演和唱腔的魅力。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让孩子们感受到各行各业的不容易。”罗俊表示。
初一(30)班郝韵学得有滋有味,颇有几分戏曲天赋。她说:“我对淮剧特别感兴趣,也很新奇,因为平时爷爷奶奶也会听淮剧,也会带着我一起听。”
家长曹君是一位机械工程师,他结合PPT和视频给孩子们讲述机器的运行。“作为家长,我非常重视这个课堂,也会认真准备。相信通过家长课堂,同学们可以尽早接触社会各行各业,有助于他们设定目标,做好人生规划。”
初一(5)班家长滕琎琎是一家陶艺DIY店铺的老板,她在学校开设了陶艺制作课程。她说:“能够来学校给孩子们上课,我很开心。陶艺能够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提升孩子们的审美素养,我希望能借助这样的机会,让更多孩子们了解陶艺,爱上陶艺,感受快乐。”
家长课堂开拓孩子视野,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盐城鹿鸣路初级中学课程教学处副主任梁军
盐城鹿鸣路初级中学课程教学处副主任梁军告诉记者,“双减”之后,学校增加了晚点自习和周六托管,老师的工作时间也增加了。“平常上班,我们是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半,如果要值班的话,老师就要从早上7点多到晚上9点20分才能离校,送走最后一个学生,把学校角角落落的灯都关了。”
“国家‘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多次展开研讨,老师们根据自身特长,自主申报课程,一开始申报了门特色课程,经过评选、研讨,保留了门特色课程。从周一到周五,每天开设特色课程。后来我们探索了‘百行百业家长课程’,每周五邀请不同行业的家长来学校授课,这些有趣有味的课程不仅减轻了老师们的负担,同时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深受他们的喜爱。”
记者了解到,“百行百业家长课程”首先是由各班选出本班的家长来进行授课,经过同学们和老师的推选,一些优秀的家长课程将在全年级进行轮流授课。学校还会给各位家长志愿者颁发聘书。
引进优质社会资源,形成协同育人立体网络
盐城鹿鸣路初级中学校长吴加健
盐城鹿鸣路初级中学校长吴加健表示,学校始终是素质教育的主体,“双减”后盐城鹿鸣路初中通过文明实践“第二课堂”,邀请家长中的劳模工匠及百行百业精英到校授课,让学生们增进了解职业内涵,通过课程、引领孩子多方面了解社会,培育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好情感,并在互相交流中增进友谊、树立榜样作用。
学校建构了面向未来公民素养的活动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和系统建构课程体系,强化学科融通,优化课后服务,充分挖掘地方和学校资源、引进优质社会资源,建构“鹿鸣博约”特色校本课程体系,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形成立体协同育人网络,涉及品德修养、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审美素养、劳动实践等五大模块。
学校教育承载着家庭的希望,肩负着培养面向未来公民的神圣使命。落实“双减”政策,达成“五增”目标,让学生在阳光下健康、快乐成长,是总书记的嘱托,是人民的期盼,也是家长和学生的期待,鹿鸣人必将抓住“双减”契机,用行动回应关切,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优质的答卷。
积极推动“双减”,从四个方面发力
盐城市教育局副局长、党委委员徐卫东
盐城市教育局副局长、党委委员徐卫东表示,盐城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部署要求,积极推动“双减”工作,以坚决有力的“双减”来促进科学育人的增效。目前,全市有近66万名中小学生参与了课后服务,参与率达99.12%,4.6万名教师参与了课后服务,骨干教师占比%,同时,各地都建立了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落实“双减”工作,我们从四个方面发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盐城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改革发展会议,对“双减”工作进行重点部署,并印发全市双减工作实施方案,我们多次召开全市双减工作推进会,现已印发双减工作配套文件8份,初步构建起具有盐城特色的“双减”政策制度体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二是优化教学管理。开展质量建设“校校行”活动,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增融;通过推动教学改革,实现课堂增效;通过强化过程管理,实现作业增质;通过开展研修培训,实现教师增能。
三是提高服务质量。全面推进“5+2”课后服务,积极创造条件为有需求的初中学生开设晚自习班,“一校一案”构建课后服务课程体系。
四是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强化对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启动“一哨联办”工作机制,建立“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全域监管机制,认真做好学科类培训机构的重新审核和“营转非”工作,全面推进资金监管,促进校外培训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记者手记:
家校联动,打造“双减”幸福圈
早上7点多迎接第一个孩子,到晚上9点多送走最后一个孩子,“双减”之后大多数初中都开设了晚自习以及各种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老师们的工作量一下子增加了好多。
怎样让“双减”持续落实下去,这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利用家长资源,让百行百业家长进入课堂,为我们打开了“双减”工作的新思路。
策划蔡蕴琦王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王颖
编导徐彬雯朱奕昕
摄像高一鑫张思伟
剪辑高一鑫
校对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