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泰州,古城岁月里的戏韵流长

如果你也爱戏台上的水袖风姿

婉转唱腔里千般情致

连绵舒缓的身段腾挪

如果你也钟情于评书里的抑扬顿挫

昆曲清丽唱词里的百转千回

想要领略戏曲文化的各种韵致

那就来泰州吧

这里,给你一场华美的戏曲之梦

全国唯一的

“戏曲文化三家村”

  作为泰州古城最具历史特色的文化形式之一,戏曲文化一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城区内的“梅、桃、柳三园”被称为“戏曲文化三家村”,是戏迷票友们的一生必到之地。   明末清初,柳敬亭以高超的说书艺术,赢得世人尊重,成为中国南北曲艺界的宗师。为了纪念柳敬亭,泰州人将当年柳敬亭说书的地方称之为“柳园”。园内的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评书评话专题博物馆,也是泰州首个国字号博物馆。博物馆里的“饮香书场”是旧时书场模样建造,闲来无事,泰州的人们总爱到这里看个相声、听个评书,享受惬意的慢生活!   清初大戏剧家孔尚任寓居泰州三年,终于在桃园陈庵完成了《桃花扇》的二稿写作,还曾发起了几起盛大的文会,与众多名士一起踏月赋诗。每当华灯初上,凤城河畔的游船画舫上总会响起昆曲《桃花扇》最经典的选段,吟唱着这曲梦断秦淮的烟花绝唱,而游客们仍能从缠绵悱恻的昆腔中,看到一对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和一场盛世桃花梦的凄凉破灭。   梅兰芳先生以旦角名震天下,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作为“戏曲三家村”中建设时间最长,人文积淀最深厚的景点,梅园曾是梅氏故居,如今这里既是泰州人民纪念梅兰芳大师的地方,里面有大量关于梅兰芳的史料实物,同时这里也是戏迷票友唱戏的地方,每天上午,清丽的唱词与悠扬的旋律都会从梅园里传来。不少名人名家千里迢迢来到泰州,就为了在梅园与当地票友共唱一曲京剧名段。

国家级非遗

——淮剧

  除了京剧、传奇、评话等曲艺形式,泰州也有自己的特色剧种——淮剧。泰州是淮剧的重要发祥地。泰州淮剧至今已有多年历史,现在仍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受到了戏迷的广泛欢迎,现已被列为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早在清末民初,泰州地区就有11家戏院,有江淮戏班演出。淮剧剧种创始人和主要传承人之一的筱文艳、马麟童及其女儿马秀英,都是泰州土生土长的。泰州市淮剧团历史悠久,名流辈出,拥有陈德林、黄素萍、韦锡峰等一批在淮剧界具有广泛影响的代表性传承人,而且行当齐全,文武兼备,创作活跃,舞美精炼,与上海市淮剧团、江苏省淮剧团齐名,在淮剧界享有“三足鼎立”之盛誉。   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陈德林、黄素萍在著名作曲家赵震方的支持下,创立了淮剧“陈派唱腔”,风靡大江南北,成为淮剧音乐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作曲家赵震方的音乐创作在淮剧界也是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群芳争艳,民间戏曲活跃

  在泰州,戏曲早已走出了封闭的剧院,走向了广阔的空间;走出了固定的舞台,走向了无限的大众。只要开唱锣鼓一响,众多戏迷一亮嗓,一摆架,咿咿呀呀的弦歌声便不绝耳。泰州的业余京剧队、淮剧队、扬剧队活动频繁,各剧种的业余爱好者遍及全市,仅业余京剧大奖赛一项活动,参加者就达百人之多,演唱也颇有水平。

  无论是城市剧场、小城镇舞台,还是广大农村的土台子,无论男女总能哼上几句民间小调,他们在冬天农闲时唱,夏天纳凉时唱,节庆表演时唱,饭后散步时唱,泰州人爱戏、听戏也唱戏,戏曲早已融入了泰州人的生活日常,成为城市文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生旦净末丑,看人生百态

吹拉弹唱演,品人生百味

听,泰州的锣鼓已经敲响

我们一起听戏去吧~

部分图片来源泰州发布、泰州市淮剧团。如遇到:1、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2、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3、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