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韵悠扬传几世,淮音绕梁赋新姿。今年正值淮剧大师筱文艳诞辰周年,上海淮剧团从8月5日起将推出“纪念筱文艳诞辰周年演出季”,纪念演唱会、特展、淮剧青年人才培养高峰论坛等活动,促进淮剧界大合作,弘扬“筱派”艺术精神。
筱文艳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淮剧)代表性传承人,创立淮剧著名的“自由调”。她生于年,5岁随父母逃荒至上海,辗转卖给戏院中人张姓、刘姓为养女。年,筱文艳登台演出,声名鹊起。上世纪30年代,淮剧在上海已有相当稳定的市场,但面临激烈竞争,筱文艳将其他剧种精华融入淮剧,改编淮剧传统“拉调”,为后续创造“自由调”埋下伏笔。
新中国成立后,筱文艳相继创新淮调的“散板”“垛板”,进一步丰富发展“拉调”“自由调”各种板式,在《穆桂英下西辽》中创新“女靠把调”,《白蛇传》发展“小悲调缓板”。她还将民间小调如“八段锦”等加以改造,运用到戏曲中。“筱文艳之于淮剧的最大贡献就是推动了淮剧艺术发展的三个转型——从乡村到都市,从广场到剧场,从草台到舞台。”剧作家罗怀臻说,“淮剧的三个转型,成就了淮剧当代品格,也折射出20世纪中国戏曲各个剧种发展与蜕变的共同历程。所以,筱文艳是当之无愧的淮剧‘元神’。”
“百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前辈艺人不断创新、探索,才有了今天的淮剧。”上海淮剧团艺术总监梁伟平说。上世纪90年代,上海淮剧团《金龙与蜉蝣》和《西楚霸王》,标志着一种“新型戏曲”诞生。年,梁伟平与罗怀臻继《金龙与蜉蝣》《西楚霸王》后再度携手,创作《武训先生》。年,剧团建立“淮剧学馆制”。年《白蛇传》、年《王宝钏》、年《杨门女将》、年《赵五娘》、年《水漫泗洲》中,青年演员“以演代训”,在多部筱派经典剧目表演中汲取前辈表演精髓。
8月5日纪念演唱会,除了陈澄等淮剧名家登台,青年演员也将秀出属于新一代戏曲人的风采。8月8日、9日、11日,上海淮剧团将在天蟾逸夫舞台呈现《三女抢板》《女审》《琵琶寿》。《三女抢板》由国家一级演员张华、邢娜主演,《女审》由国家一级演员王萍领衔主演,今年复排剧目《琵琶寿》由筱文艳关门弟子邢娜领衔主演。
何叫天和筱文艳主演的《三女抢板》,年由上海市人民淮剧团首演于贵州剧场。湖南省湘剧团根据此剧改编成《生死牌》享誉全国,并被拍成电影,香港影业公司也拍摄同题材影片。年,上海淮剧团在纪念淮剧老生泰斗何叫天诞辰周年之际将该剧复排上演,之后也作为巡演剧目,常演不衰,屡获好评。
年纪念筱文艳诞辰95周年之际,上海淮剧团复排《女审》。这出讲述秦香莲的经典大戏,年由筱文艳搬上舞台。《女审》主演王萍表示:“《女审》是筱文艳老师代表作之一,也是筱文艳老师生前亲授于我的剧目之一,对我而言意义深刻。”
今年为纪念筱文艳诞辰周年,上海淮剧团复排《琵琶寿》。淮剧《秦香莲》为早期淮剧“九莲十三英”中的一出,年上海市人民淮剧团首演于人民大舞台。《秦香莲·琵琶寿》俗称《上六堂》,又名《小琵琶》。剧中秦香莲怀抱琵琶,酒席前认夫唱着六大段词韵各异的曲调,故有《上六堂》与《小琵琶》剧名。秦香莲的唱、丞相的念、陈世美的佯装瞌睡,展示了鲜明的角色特征,在观众中有“唱不死的秦香莲,说不死的王廷玉,睡不死的陈世美”之说。主演邢娜表示:“我不断提醒自己,要努力传承好老师留给后人的淮剧精髓,砥砺前行、不断攀登,朝着做一名合格筱派传人的方向奋斗。我希望从《琵琶寿》开始,在对老师表达深深怀念的同时,脚踏实地学习、刻苦认真钻研,让更多人看到、感受到上海淮剧团风采、淮剧魅力。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本文作者:诸葛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