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拉弦乐器,也被称为胡琴或南胡。
二胡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其历史可追溯至唐朝,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过去称为南胡、胡琴(胡琴往往又是多种擦弦乐器的总称)、嗡子等,是中国民族音乐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深受人民喜爱。
二胡的外形结构较为简单,主要由琴筒、琴杆、琴弦和琴弓等部分组成。琴筒是二胡的共鸣箱,通常由木头或塑料制成,形状类似于马头琴的琴筒。琴杆是二胡的主体部分,连接着琴筒和琴弦。琴弦是二胡的发声体,通常由钢丝或铜丝制成。琴弓是用来拉奏二胡的工具,由马尾和弓杆组成。
虽然二胡它传承了一千多年,但是一直流传于民间,主要用于戏曲伴奏和说唱表演的伴奏以及流浪艺人的乞讨工具。在过去,二胡主要流传于民间,很少作为独奏乐器登台演奏。由于二胡曾是社会地位低微的民间艺人的谋生工具,因此在某些时期,它常被人看作是低俗的乐器,甚至被称为“叫花子的乐器”。
慢慢的人们发现二胡的音色优美、表现力强,逐渐在我国音乐领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它是我国主要的拉弦乐器之一,在独奏、民族器乐合奏、歌舞和声乐伴奏以及地方戏曲、说唱音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尤其是在南方地区,二胡的使用更为广泛,如越剧、锡剧、沪剧、黄梅戏、淮剧、粤剧等地方戏曲,都以二胡为主要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