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辰编辑
华子谈到今天娱乐市场的艺术形式,大家最先想到的无疑是歌曲,电影,电视剧等等。的确,这些时下流行的娱乐形式,大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满足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追求,也因此,逐渐占据了娱乐艺术的主流形式。而在我们国家,最传统和古老的曲艺和戏曲,曾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时期伴随着艺术形式的多样化,传统戏曲和曲艺越来越多地被人民所忽视,在电视荧屏上呈现了边缘化的特点。而诸如昆曲、花鼓戏等等逐渐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保护起来。这意味着,这些经典的艺术文化,很可能因为传承等问题,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传统曲艺也曾有着辉煌的过去首先,传统曲艺和戏曲种类繁多。在我国“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有多种,我们常听说的诸如京剧,昆曲,花鼓戏,二人转等等;而以“口语说唱故事的”曲艺有近多种,较为熟悉的有相声、评书、京韵大鼓等等。其次,我国的地理分布虽然千差万别,经济水平高低不同,但是戏曲和曲艺的发展确是遍地开花,每个地区都有独具特色的代表剧种,真可谓因地制宜。比如东北的二人转、吉剧,江南的黄梅戏、淮剧等,其他诸如贵州琴书、河南豫剧、山东快书等,总之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一方面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和价值取向,另外一方面也和人民的生产劳作密不可分。再者,戏曲和曲艺曾经拥有着广泛的受众。在新中国成立后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戏曲和传统曲艺是中国最主流的艺术形式。大量优秀的戏曲作品的产生,带动了戏曲的空前繁荣,并且深受人民喜爱。例如年脍炙人口的昆曲《十五贯》,曾被誉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而这样的作品鳞次栉比,京剧《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灯记》,评剧电影《花为媒》,豫剧电影《朝阳沟》等,都是当时名满天下的优秀代表,并且至今仍被传唱。而随着流行歌曲走上历史舞台,现代影视剧大火,这样优秀的作品就很难再看到了。传统戏曲和曲艺为何被边缘化曾经深受喜爱,并且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为何新时期戏曲和曲艺为何面临着传承危机,逐渐被娱乐市场边缘化呢?首先,改革开放以来,娱乐生活进一步多样化,强歌劲舞大大冲击了传统艺术。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一部电影《百鸟朝凤》,电影通过对唢呐匠的地位变化,真实地反映了西方音乐和乐器进入民众视野后对传统艺术造成的巨大冲击。电影讲述了唢呐曾在人们婚丧嫁娶等重大场合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也因此唢呐匠备受尊敬。然而,西方交响乐进来后,其华丽的形式,宏大的场面和颇为震撼的艺术效果,逐渐取代了唢呐,因此唢呐匠的地位发生了转变,也逐渐不被重视,并因此放弃了本职。这当然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缩影,放在大的艺术变迁上再合适不过了。我们看到,从西方引入的芭蕾舞、街舞,交响乐,歌剧,以及时下的流行乐等等,逐渐被人们接受喜欢并改变人们的娱乐方式。这不仅对传统的艺术造成了冲击,而且还达到“反客为主”的效果,让中国传统艺术市场之路越走越窄,甚至“无路可走”。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地理上的地域逐渐被打破,而传统曲艺身上的地域文化标签却影响了自身的广泛传播。随着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迅速,城乡流动性变大,全国各地之间的人员流动性空前加强,人们纷纷走出自己原来所在的区域,跨省、跨区务工、求学等。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看到,传统曲艺和戏曲除去京剧这种较为广泛的国粹,其他大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是结合当地人的语言,习俗,生活特点创造出来的,而这种明显的地域化标签不利于曲艺本身的传承和发展。《梨园春》栏目是河南电视台在年开播的以河南地方戏为主的栏目,在年全面改版后,做了很多突破性的尝试,一度冲击到河南卫视节目的第一位。《梨园春》尽管在河南当地是家喻户晓的节目,可是放在全国来说,和后来居上的《快乐大本营》《王牌对王牌》等等综艺节目相比,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