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两朵“白玉兰”在全国乃至国际文艺界驰名:一朵为荧屏而开,另一朵则守护着舞台艺术的无瑕与荣光。今晚,第3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简称“白玉兰”奖)主题之夜暨中秋戏曲晚会将在东方艺术中心上演,来自全国各地的历届获奖者和本届提名者60余人齐聚申城,回顾“白玉兰”奖的辉煌历程,展望戏剧的美好明天。
“说起‘白玉兰’奖,为什么戏剧人都对她那么仰慕与器重?我想是因为她的公正、公平、公开,是因为她在海派文化的滋养中诞生,最没有门户之见,欢迎全国戏剧界的优秀人才,不论剧中年龄,都能一展风姿,海派所言的‘海纳百川’的风貌、风格、风度,以及极强的包容性都在这个奖项上有很好的体现,所以大家都很喜欢爱护‘白玉兰’。”这是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对“白玉兰”奖的评价,也凝聚着“白玉兰”奖走过30年,逐步成为全国舞台艺术界的共识。
30年来,“白玉兰”奖申报剧目超过余台,涉及剧种89余个,参评演员高达余名。而在今年这个特殊年份,蔡正仁、张静娴、韩再芬、茅威涛、谢涛、李梅这些大师名家、领军人物,无论是否在本届提名获奖,都从全国四面八方赶来,见证玉兰飘香三十载的辉煌历程。
“拿‘白玉兰’才圆满”,奖项见证引领中国戏剧表演艺术传承发展
“就算是拿了文华奖、摘得了梅花奖,还是想来上海赢得‘白玉兰’奖,这样舞台艺术的‘成绩单’才算圆满!”这不是个别戏剧名家的一家之言。每年“白玉兰”奖参评名单上,有初出茅庐、渴望在这个舞台大展身手的新秀,更不乏文华表演奖、梅花奖的获奖者,以及拥有数部代表作、剧种数一数二的领军人物。每年“白玉兰”绽放之时,即便获奖悬念直到颁奖晚会现场才会揭晓,但无论名气大小、相隔千里,提名的演员都不愿意缺席这场盛会。今年,受到疫情影响,颁奖推迟至秋天举办。尽管当下全国剧团都进入开足马力的演出密集期,可依旧没能阻挡全国各地戏剧界名家新秀,暂时推开繁忙日程,来沪汇聚一堂。
是什么让这个最初根植于东海之滨的省市级奖项,能让“近者悦,远者来”,在戏剧界人士心中享有与梅花奖等全国奖项相当的权威地位?
这是推动舞台艺术事业发展、带动大小剧种整体发展的责任感使然。奖项设立之初,国家刚迈过改革开放第一个十年,中国戏剧也经历着阵痛与彷徨。一面是国有院团面临观众流失的市场危机,一面是濒危剧种遭遇人才断层甚至失传的生存危机。“白玉兰”奖承袭了上海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对大剧种与小剧种、大剧团与小剧团一视同仁,让一批基层院团、珍稀剧种不仅在上海找到了观众,更赢得了专业认可。“我们苏北滩涂上的‘盐蒿草’,终于攀上了大上海这枝‘白玉兰’!”去年获得主角奖的江苏省射阳县淮剧团团长翟学凡如是形容获奖感受。对于一个全团无高级职称、只有一名三级演员的县级基层院团来说,他们“小马拉大车”,举全团之力排演历史大戏,为的就是能够在这座“大码头”接受上海观众的检验。能摘得“白玉兰”奖是意外惊喜,也是动人激励。“权威奖项的认可更是鞭策,让我们可以坚定艺术道路,继续在苏北的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服务百姓。”
这还是引领剧种传承创新,推动演员表演艺术不断走向成熟的使命感使然。从《范进中举》到《傅山进京》再到《于成龙》,晋剧领军人物谢涛几乎将自己的每一部作品都带到上海亮相,且都参评“白玉兰”奖。年带着《范进中举》首次参评,这是继晋剧大师丁果仙之后,晋剧时隔69年再度来到上海。在传唱吴侬软语的土地上,北方剧种的粗犷厚重是否会水土不服?忐忑的她得到时任“白玉兰”奖评委会主任袁雪芬“放放心心演戏”的鼓励,而此后三度摘得“白玉兰”奖,以及晋剧从上海走向世界舞台的经历,让她把上海看成是晋剧和她个人的“福地”。此外,在“白玉兰”奖的舞台上,豫剧、秦腔、上党梆子等也一再书写着北方好戏在南方“码头”赢得喝彩的传奇。
从“码头”到“源头”,形成从国内辐射世界的舞台艺术权威品牌
“白玉兰”飘香至今,凭借的是恪守30年如一日的公平、公开、公正的评选原则,凭借的是其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态度,更有其致力于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引领艺术发展、拓展品牌功能的自觉。
茅威涛忘不了,在她的《孔乙己》引发戏剧界争议时,是上海这座城市给了她迈开创新步伐的底气。从英俊潇洒的尹派小生,转变为鲁迅笔下困窘的落魄文人,在世纪之交的越剧舞台足以用先锋形容。与其说是来上海求一个奖项,不如说是来上海寻求一个答案——这条路能不能走通?而最终颁发给她奖项的肯定,也正是“白玉兰”奖的旨归所在——在以评奖肯定个人的表演艺术成就同时,用学界的深入对话,梳理不足,挖掘内涵,为传统戏曲走向现代剧场提供动力与勇气。
如今,上海这座百年“戏码头”正大踏步朝着亚洲演艺之都的目标迈进,与城市文化事业发展同步、与改革开放同行的“白玉兰”奖同样也从奖项评选范围和机制创新着手,夯实自身全国影响力的同时,与世界舞台艺术同频共振。让“白玉兰”奖不再只是国内戏曲人竞演打擂、小剧种绽放光芒的“码头”,更成为迸发艺术灵感、推进舞台事业发展、加速产业融合的创新创造“源头”。
就在去年,有着多年历史的俄罗斯国宝剧院——亚历山德琳娜大剧院携新排剧目《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来中国首演,并选择参评“白玉兰”奖。凭借兼具了布氏的“间离”主张和斯氏“移情”效果的表演风格,俄罗斯女演员埃琳娜·莱姆泽一举获得主角奖。能够吸引这样享誉海外的名团名演员新剧第一时间参评,无疑提升了“白玉兰”奖的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而早在这之前,日本歌舞伎大师坂田藤十郎、美国《歌剧魅影》中的“魅影”布拉德·里特、加拿大喜剧演员大山、意大利演员阿图罗、英国演员麦克尔·雨果都曾获得“白玉兰”奖的不同奖项。
近年,“白玉兰”奖从艺术样式和题材上入手,丰富和拓展奖项的辐射面,令“白玉兰”奖的受惠者从传统戏曲进一步拓展至舞蹈、音乐剧、歌剧等舞台艺术门类,仅就今年来看,传统戏曲与歌舞话剧等其他样式的参评比例达到了1∶1;而对新创新编剧目、尤其是现实题材的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