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祠堂是乡村传统文化的一大胜迹,苏北白马湖边的张姓是远近闻名的千户大姓,原宗祠规模较大,早年好远就可见到大门牌楼“张氏宗祠”四个大字,楹联满坠,门前栅栏隔柱,可拴马骡。迎面正殿匾额为“百忍堂”三个镏金颜体楷书大字,传说乾隆御笔,颇为壮观厚实,灼灼逼人。三径连排,东西有数间厢房,庭院可摆百张八仙桌,家祠节聚餐,演堂会戏,颇具人气。屋后是荷花池,池塘边垂柳依依,远近百里驰名。
因战火水灾世乱多种恶魔摧残,百忍堂终究在忍耐中夷为平地,多少年来,张氏同宗都沉静在怅惘的遗憾中。目前号召抢救传统文化遗产,这次张氏后代想筹措资金再兴土木恢复旧貌,以荣宗耀祖。还请我帮忙整理家史资料。我算有幸参与,切入后通过调查走访翻阅资料,总算有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文本眉目。不过有一点不解,张氏先祖为什么要起“百忍堂”的堂号呢?
问他们宗族的老者,他们的理由是建宗祠的祖宗名字就叫张百忍,这句话说得未免牵强,这位建堂的祖先总不会这么自私吧,何况他能在世多少年,非得要这样辉煌地炫耀自己干什么,不见得。
上网查寻更有点玄乎,说是唐高宗赐给张氏的堂号,因为这一户张姓九代都在一起生活,和和睦睦没有分家,说明他家所有成员注重忍让,于是皇帝就御赐敕封了。这个记载有点野史风味,一个大家庭九代不分家好像不太可能,况且那时候生活条件差,常人的寿命都较短,七十岁是很少见的,九上的头代人能如此长寿,还有精神到京城接受敕封,不在情理之中。
但不管怎么说他们的堂号叫“百忍堂”,忍是忍耐、忍受、忍让,是一种委屈自己的人格做法。一般的人能够平时有一点忍让理念就不错了,况且要忍让一百次,更有甚者,堂号在告诫后代要长久忍让下去,达到一百代最好。可见这位祖太爷用心良苦。
我也听说过不少民间堂号的名字,多是多子多福,积德积善,或者是想兴旺发达、后步宽宏,还有的提倡仁爱慈善等等,都是积极向上的趋向,想得很阳光的主动。只有他们张姓是百忍的出发点,这是一种很被动的策略,作为大姓为什么不期望后代人发财致富金榜题名呢?
也许我是在乱扯淡地分析,这里说明张氏祖先一定有过一次大的教训和挫折,所以才叫后代人不忘前师之鉴,俗话说忍字头上一把刀,忍让的反义词是残暴、凶残,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做了坏事了,可能他们曾有过不忍让而引起的大悲哀、大失败。
张氏门族有一位文皱的老夫子同我说过张姓氏的起源,说原来并没有弓长张和立早章之分,只因弓长张家族都喜欢动刀动枪、耍枪舞棒,喜爱闯荡江湖戎马,占山为王。而立早章的祖先则喜爱舞文弄墨,吟诗作对,多交文朋诗友,一文一武,一柔一刚,逐渐水火不相融合。所以各自分道扬镳,选择了自己个性的字姓,弓长箭才射得远,文才大略立志早,开弓没有回头箭,雅士贤德读文章。他说的倒有几分道理。
连我这不懂得历史的人也知道,回眸历朝历代,张氏从戎的名人确实不少,我说得上来的就有张角、张辽、张飞、张良、张邦昌、张献忠、张自诚等等,还有张作霖、张灵甫,都是善战骁勇。说得好听是金戈铁马。说得不好听是草寇魔王,乡野人说叫好斗的公鸡。打打杀杀必然要有生灵涂炭,丧生无数,用刀枪谱写祖先历史实在是太不光彩。
鉴于铁马兵河给张氏血的教训,大概那位命名堂号的张氏先人就有了一种新的醒悟,好战争的人多是容易激动的,他们张氏先祖之所以多以武为业,还不是头脑发热膨胀激动所致。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改变一大家族人的秉性,要坚持忍让宽宏为怀。一个人忍让不行,一代人忍让还不行,于是就出现了“百忍堂”的堂号。
我说命题“百忍堂”的堂号还是有创意的,尽管表现的是一种人性的被动,但也是一种人性的美好,忍让就很少会出现无辜的风险世故,让人非我弱,退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就会减少好多不必要的痛苦和牺牲。也许它要比那“百福堂”、“百寿堂”、“百盛堂”、“百喜堂”等歌颂色彩的堂名来得实惠而又有影响。
正如一位哲人说过:“听一句警示话要比听十句歌德话管用。”张氏族人提出这种“百忍”还是很明智的,它有利于鞭策后代、警示后代、教育后代、启迪后代,通过百忍就会出现更多的成功,就会出现更多的辉煌。再说这样一个大门大族,还要和气生财、和睦相处、谦恭礼遇、精诚团结,内部也要忍让,不能把笑话给别人看,这样就会出现更美好的生命延续和美德延续,“百忍”有百益而无一害,在家族建设事业上将功德无量。
传说他们早先的“百忍堂”里还有训诫后代的“百忍字”、“百忍经”、“百忍歌”,还有“百忍牌坊”、“百忍香案”及绣像“百忍图”等,祠堂创建者曾在“百忍”上做了大文章。如今的张氏后辈想恢复张氏“百忍堂”的旧貌,我想这也是一种造福后代启迪后代的公德行为,何况现在号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他们这“百忍”也派上了用场,也是一种乡野文明和乡土文明,我倒想为他们出点小力,搞一些资料整理工作,既是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做点贡献,也是为地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增加一点品味,我的加盟相信张氏诸位族人还是会欢迎的。
淮上会
淮安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南闸民歌省级主要代表传承人
本文作者:金矿往期相关文章导读
金矿作品
我爱“南闸”更爱“漕运”
“掼蛋”形成之说
白马湖畔“鱼打滚”
白马湖老鳖
骆甸渔歌
水乡浪罩表演,不只是自娱自乐!
远去的水鼓
渔人听鱼
淮剧拉调
南闸民歌:水乡情韵民歌奇葩
南闸民歌
早晨出脚露水多
南闸民歌
水灾歌谣
南闸民歌
五儿四儿
南闸民歌
栽秧田里打鼓栽秧田里散
南闸民歌
挑担号子
南闸民歌
蓝桥调
淮安名人
周总理与筱文艳
淮安名人
《周总理百年回故乡》
淮安名人
十唱家乡好总理
抗战时期淮宝大地上的爱情佳话
“小芳”情感三部曲
送别光棍
白马湖之恋
孽债
大力士赵牯牛
我与十大当代徐霞客之一的李存修
寻踪戴祠堂
野菊花啊,野菊花……
巴根草
编柴席
“黄麦早割”,唱一首丰收之歌!
白马湖豆腐民俗
奶奶哼
淮上会
淮安文化·教育故事·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