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自全线贯通之后,作为中国古代具有战略意义的交通大动脉,对于此后中国的城市及城市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大运河江苏段沿线8个城市,在大运河的滋润下形成了既有统一性又各具特色的运河文化。分析江苏运河文化的共同特点:尊师重教、崇文尚德;重视商业、勇于创新;交流沟通、包容开放;珍惜历史、注重传承。在此基础上,将江苏运河文化分为楚汉文化、淮扬文化、江南文化3个类别。
江苏运河城市运河文化的共性特点
江苏拥有大运河的最早航段,是孕育大运河的摇篮;江苏又是在用的活态运河流经最长的省份,大运河江苏段全长约km,占整个通航里程的一半以上。在江苏13个省辖市中就有8个城市有运河主线流(穿)过,它们从北到南依次为: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占了江苏全省城市的三分之二。江苏可称得上是一个“运河大省”。
运河文化以其博大的包容性和统一性、广阔的扩散性和开放性,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源地齐鲁地区与中原地区、江南地区的文化交融,把不同城市的文化联为一体,不断减少区域文化的差异而呈现共同的文化特征,从而使各个区域文化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的大一统文化。千百年来,江苏运河沿线城市任何文化的形成都与大运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运河的交流功能也构成了共同的江苏运河文化。
大运河成就了江苏城市历史上的繁荣,也见证了江苏运河城市的兴衰;大运河造就了城市的一草一木,也浸染了城市的文化血脉;大运河塑造了城市一个个文化面孔,更促进了城市的文化自觉。
大运河作为一个遗产整体,被全省人民所认知和尊重,其流经城市的民众对大运河有着世代传承的热爱、眷恋和依赖。大运河被视为沿线城市的母亲河,它所蕴含的江苏运河沿线地区共有的精神——古老、繁忙、生活所依、不断交流,厚重绵长,历久弥新。
江苏运河城市文化的个性特点及对城市的影响
大运河在两千多年的疏浚、修筑、维护、使用过程中,流经的每个城市都被赋予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而江苏沿运河8个城市,因为受运河影响时间不同,历史积淀、地理环境各异,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特征。既有以徐州、宿迁为代表的楚汉文化,也有以淮安、扬州为代表的淮扬文化,更有以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为代表的江南文化。运河文化在各个不同的运河城市中折射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和差异性,江苏运河文化所特具的鲜明个性和创造风格对城市经济、城市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构成了江苏运河沿线一道道独特的城市风景。
以徐州、宿迁为代表的楚汉文化
其特点是古朴雄浑、尊礼重义、刚毅尚武。主要分布区域以徐州为中心,含宿迁全境,是大运河中河江苏段、故黄河江苏段和微山湖西航道—不牢河段流经区域。受大运河和黄河交相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地形地貌和良好的生态景观,拥有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古朴雄强的民俗民风和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是大运河楚汉文明、红色文化和生态景观的集中展示地。区内中运河为古代大运河最后开凿的河段,以复杂的水工技术推动大运河全线实现避黄行运,为康乾盛世的出现创造条件。分布有宿迁皂河龙王庙世界遗产点、徐州汉文化景区,大量的汉代墓葬、城址等文物古迹,以及淮海戏、徐州梆子和江苏柳琴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徐州:“大汉雄风、豪情运河”
徐州是“鲁运河”的终端,也是“中运河”的首端。大运河带来的交通便利既造就了徐州商业的繁荣,也使徐州常常成为南北战争的主战场;既促进了徐州商业经济发展,又形成了徐州人好强豪放的性格。漕运中断后,徐州又由漕运枢纽变身为北煤南运的起点之一,奠定了商业物流重镇的地位。进入新世纪,凭借水上和陆路交通优势,徐州积极转型升级,打造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
宿迁:“楚风水韵、大运宿迁”
宿迁是全国唯一拥有大运河3个历史阶段不同主航道的城市。历史上的运河畅通天下,促进了宿迁酿酒工业的发展强大,形成了宿迁独特的酒文化,也造就了宿迁人豪爽的性格。新世纪,宿迁以生态绿色为底色,以文明创建为抓手,以运河创造精神为动力,打造了一个新型的中国创业之城。
以淮安、扬州为代表的淮扬文化
其特点是精工细作、刚柔并济、雅俗共赏。主要分布区域涵盖淮扬运河及其支流老通扬运河流经区域,以扬州、淮安为中心,包括南京、泰州、南通部分区域,是古代南北文化交融、工商经济繁华、社会生活精致的运河都市区,也是目前大运河文化遗产分布最密集、价值最重要的区域,集中展示了大运河漕运文化、盐税文化和水工科技。分布有总督漕运公署、清口水利枢纽、刘堡减水闸、盂城驿、邵伯古堤等世界遗产点段,淮剧、扬剧、雕版印刷、广陵派古琴、扬州剪纸、淮扬菜、扬派盆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淮安:“南船北马,漕运之都”
淮安段运河历史悠久,明清以来,淮安是河道治理、漕运指挥、漕船制造、漕粮储备和淮北盐运集散五大中心,淮安的漕运文化在运河文化中最具特色。大运河决定了淮安的品质,塑造了“包容天下,崛起江淮”的淮安精神,淮安利用运河文化积极打造南北文化交流中心、区域航运中心和淮河生态旅游中心。
扬州:“运河原点、风雅扬州”
扬州是中国唯一与大运河同生共长的“运河城”。西汉、隋唐和明清,扬州几度成为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大运河带来的盐商文化、饮食文化、园林文化、工艺文化,催生了扬州“人文、生态、精致”的城市特质。
新世纪,扬州着力提升“宜居、宜游、宜创”的城市品质,积极打造国际运河旅游城市和新兴科创名城。
以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为代表的江南文化
江南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江南运河串联的城市都是太湖地区乃至全国的重要城市,大运河的沟通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也对运河功能的发挥具有促进作用。江南文化的特点是崇文尚教、商农并重、典雅精致。主要分布区域涵盖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江南运河江苏段流经区域,包括苏州、无锡、常州全境,以及镇江、南京、泰州、南通部分区域。该区域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人文荟萃,是古代手工业和近代工商业的中心,也是运河全线人居文化、园林文化最突出的区域。分布有镇江吴国遗址群、常州淹城、无锡阖闾城遗址等先秦时期吴越遗迹,镇江南朝陵墓石刻、无锡惠山祠堂群、苏州古典园林、江南水乡古镇等六朝至明清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存,以及苏绣、惠山泥人、镇江香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镇江:“江河交汇,津渡文化”
长江与大运河在镇江构成了国内最大的黄金十字水道,镇江因此成为南北漕运的咽喉,宋元以后承担着全国68%的漕粮中转重任。
历史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使镇江产生了影响全国的漕运文化、津渡文化、军事文化和宗教文化。大运河和长江带来的便捷交通和人文荟萃,促进了镇江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使镇江进入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行列,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常州:“三吴之枢,舟车之会”
大运河全线贯通,使常州因运河而活,成为“三吴襟带之邦,百越舟车之会”的交通枢纽,朝廷“贡赋的必由之路”。依托大运河,常州成就了明清时期商业的数百年大繁荣,豆、木、钱、典等行业独步江南;
近代,依托运河崛起使常州成为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当代,精致、包容的运河文化使常州在工业化进程中始终担当开拓者和领先者角色,成为全国学习的工业明星城市;经世致用、创新创意的运河文化还使常州打造成新兴的旅游名城。
无锡:“江南米市、工商强市”
明清时代,运河漕运促进了无锡米市的形成和发展。这些粮行堆栈都在古运河两岸沿线,形成了兴旺的城镇发展景象,带动了无锡城镇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的繁荣。依托运河带来的运输便利,20世纪上半叶无锡兴起和发展了一批民族工厂,成为近现代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
这种运河商业文化传承的创业精神又催生了上世纪80年代无锡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成为中国乡镇企业的发祥地。
苏州:“悠扬运河、天堂苏州”
大运河苏州段是江南运河最早开挖的运河段落之一,承担了漕运、海内外商品运输等重任。运河城区水系造就了苏州古城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水陆双棋盘城市布局,并直接催生了享誉世界的苏州园林。
商农并重的运河文化孕育了古代苏州发达的农业、养殖业、纺织业、手工业,也促进了近代苏州工商业的发展,形成了以轻纺、机电、医药、生物技术、旅游、现代服务业等为代表的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
典雅精致的运河文化带来的人杰地灵更使苏州人敢想能干,形成了苏南模式和开放样板,经济总量多年来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居前列,依托运河文化,苏州打造成熔古铸今的现代化、国际化都市。
资料来源:姜师立,江苏运河城市文化特点与保护传承,中国名城,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