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晚,第三届上海(浦兴)淮音艺术节于浦兴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拉开帷幕。短短一个半小时,来自长三角地区的13个剧种的 演员带来各具风格的戏曲表演。上海淮剧团的《游湖》、歙县黄梅戏剧院的《民女名叫白素贞》、上海评弹团的《杜十娘》、江苏省丰县小凤凰梆子剧团的《用巧计哄元帅出帐去了》……多种戏曲展现风采。
相较前两届,此次艺术节的参演文艺院团进一步扩大,规模延展至“三省一市”,婺剧、黄梅戏、梆子、锡剧和甬剧等地方戏曲剧种都是首次亮相。本届淮音艺术节汇集长三角多家院团,持续拓展“大淮剧”联盟。
第三届上海(浦兴)淮音艺术节现场
乡音难改:街道与淮剧团牵手合作
淮音艺术节始于年,连续三年,上海淮剧团依托于浦东新区的社区资源,在与浦兴路街道结对共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联合多家国有专业淮剧、淮海戏院团,共同推出上海(浦兴)淮音艺术节。
年,浦兴街道与淮剧团“结对共建”,对于缘起,浦兴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汪爱明提到,这当时上海“文化东进”的大背景有关。浦东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经济快速发展但无论是上海市还是浦东新区的建设者,都感到浦东的文化在这场高速角逐中有所缺失。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形象发展不匹配的现状,催生了上海“文化东进”。
文化东进,不仅仅是政策支持,还有队伍支持。汪爱明谈到,“我们浦东很缺乏专业院团,绝大多数都在浦西,市里面没有一家在浦东的,于是要求院团东进,选了九家院团,后来又加入了沪剧院。”
位于浦东的浦兴路街道抓住了上海“文化东进”的机遇,推出了一系列活动。而上海淮剧团 结缘浦兴路街道也是有“缘”头的。浦兴社区,动迁三分之一人口为苏北后代,居民从小耳濡目染,分外喜欢淮剧。从二十多年前开始,上海淮剧团便到浦兴为铁杆淮剧戏迷们做了不少演出活动。
“所以不能说是一拍即合,也不是几经波折,冥冥之中是有缘的。”汪爱明说道。浦兴社区的人口结构决定了其相应的文化追求,也让淮剧这个正规、小众的品牌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沪剧和京剧
再次创新:主动融入长三角文化联动
浦兴街道从去年便想要融入长三角联动,今年得以实现。 届与第二届的淮音艺术节参与规模在上海与江苏,这一届扩展到了浙江省、安徽省,达到“三省一市”规模。这让街道与淮剧团都备受鼓舞,也让群众戏迷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欣赏、学习空间。
除了长三角院团的集中演出,还包括长三角地区淮剧票友赛、长三角戏曲专业论坛等活动。
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沈伟民赞许这次拓展:“我们现在提出长三角一体化,上海与江苏、浙江、安徽也推出长三角戏剧联盟的举措,要丰富这个联盟的内涵、扩大外延,关键要靠各个剧种一起把平台打造得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这几年多方的共同努力,淮音艺术节越来越受到戏剧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