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里的九龙口淮剧小镇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 https://m-mip.39.net/pf/mipso_4580343.html

诗词楹联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它附带书法等多种高雅艺术,能融合古今风物,洋溢万种风情。无论城市社区,还是山水名胜,楹联就是散落在青砖黛瓦之下的明珠,闪烁着奇妙光芒。

苏北建湖县九龙口的沙庄,她在时代春风里被荡涤、被雕琢,华丽转身为景象优美的文旅小镇。淮剧、杂技文化在这里栖息,孕育精彩非遗新传奇。

小镇构建者同样想到把精美的楹联艺术藏在其中,熠熠生辉的联文让新生的沙庄别有韵味,文化蕴涵十足。踩着小镇石板路上流淌的乐音,寻觅诗词楹联,捡拾历史古风,审视文学美学。沙庄之行,显然已成穿梭文化盛景之旅。

天下无人不知小镇

建湖有戏在此蓬莱

这是“沙庄”牌楼楹联。尽管上联文像似大白话,下联文显现几分浪漫,算是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并存,不失为一副雅俗共赏的妙联。这“天下无人不知”一说,首先在人心理上埋下无法拒绝的预设,激发强烈的求解欲。再把“小镇”堪比仙境“蓬莱”,大胆直率,极富想象力,诱惑刚入沙庄大门的来客开启神仙般的游览体验。这副楹联凸显于淮剧小镇的入口,如同揽客的美女导游俏皮讲解:沙庄原是“蓬莱镇”,“天下无人”私语时,却见“建湖有戏”来。

善渔樵勤稼穑凭稻麦藕柴蒲立命

品戏曲鉴古今以忠孝仁义信安身

这是“沙庄戏苑”戏台楹联。上联素描沙庄人民千百年来扎根农田依靠荡滩的劳动模式,揭示他们的命运与大自然紧密相连,有生活艰辛,更有怡情乐趣。下联解答了沙庄人长期固守的信念,提升了沙庄人的精神格局。品鉴戏曲中的“忠孝仁义信”,这是所有华夏子民亘古不变的优秀品质。在“沙庄戏苑”赏联文,品淮剧,方知“村在戏里,戏在村里”,是源于台上的戏如人生,台下的人生如戏。这副楹联含蓄隽永,情景交融,文字和淮剧余音一样绕梁不绝。

九水云涛彰梨园气象

一门勋业化淮甸人文

这是“陈明矿淮剧工作室”门厅楹联。联文字里行间倾泻以主人公陈明矿为代表的一个淮剧世家卓越风采,也隐喻淮剧艺术落地沙庄古村的非凡意义。其中的“九水”和“梨园”相随,诠释如今的九龙口人文风景中不仅有阵阵渔歌稻香,还有缕缕梨园芬芳。下联突出陈家艺人在“淮甸”中建树的“勋业”,赞扬艺术家们对传承非遗淮剧的不朽贡献。整副联文着笔简洁明快,情感激扬饱满,作为陈列个人业绩和艺术展示的专业场所楹联,可谓上下联文相得益彰,内外氛围烘托恰如其分。

一声振野云追月

九水生烟鱼化龙

这是“悦淮亭”上的楹联。“悦淮亭”又名“大钟亭”,所以上联体现出了声音元素,下联意境则皆由“一声”钟鸣引发。步入大钟亭,一边坐拥炊烟袅袅的村镇,一边阅读碧波荡漾的芦荡,心随“九水”伸向诗意远方。钟鸣过后惊回现实,但见水天风起云涌,金滩白鹭纷飞,银荡鱼龙翻腾。如此“声中有画,画中有声”,可见楹联用字神奇的再造力。撰联人似乎水边徘徊千百次,忽然在钟声中偶得创作灵感,心境豁然开朗。最终的楹联为钟亭增色不少,又给小镇增辉无限。

风行江淮沙溪河边耕日月

雨沐盐阜银杏树下著文章

这是“李氏宗祠”门前的楹联。镶嵌在九龙口地域的楹联很多,选题立意各有千秋,综合专业技艺诸多水准看,唯数这副楹联算作最佳。撰联人貌似用摄影技法,镜头牵着文字跳跃,有“风行江淮”、“雨沐盐阜”的磅礴大气,有“河边”、“树下”入微细致的特写。画面切换南北地方远近声色,取景记录乡村今古变迁风土人情。“耕日月”、“著文章”之中,运筹巧妙,不见人而人犹在,一个耕读本色的勤贤家族形象跃然眼前。联文提到的宗祠龄古银杏在小镇独树一帜,日夜俯瞰河水源远流长,众生新老交替。可见这古树与“沙溪河”既是李家人的依靠,也是九龙口百姓的根脉。楹联定位于宗祠,属地和家族色彩明显,不可复制或移植,但它也精准描绘出苏北里下河水乡人家代表性园景画卷,把它镌刻于地方门户楹柱供行人赏识也不为过。

(原载于同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