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穿越时空,井冈山精神代代传西部文

中科治疗白癜风有疗效 http://www.gpitp.gd.cn/news/20180503/85432.html
年大革命失败后,工农运动进入低潮。当年10月,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在这里创立了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自此,革命走上蓬勃发展之路。星星之火,何以燎原?来到井冈山,看到的山水草木,遇到的干部群众,处处皆是答案。请听报道:电影《党的女儿》片段:小程:山上的同志们,好久都没尝到盐味了,连山都快爬不动了。三斤、五斤,一斤、半斤都行!李玉梅:村里的盐也有困难,我们一定想办法!在井冈山红色斗争时期,革命根据地不仅受到敌人残酷的军事会剿,还遭到严密的经济封锁。布匹、药材等日常用品极为紧缺,最珍贵的要数食盐。在电影《党的女儿》中,就有党员李玉梅用腌制的咸菜交党费的情节,而在刚创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艰苦程度超乎想象。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讲解员罗建梅说,馆内第三展厅就陈列着一个专门用来熬盐的陶罐:“为了解决食盐的问题,老百姓想了许多的土办法,比如说把老墙土刮下,泡在水里熬成硝盐;甚至是将尿桶里的白硝刮下,泡在水里熬成硝盐。”“与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这句朱德的名言,至今仍被当地人铭记;他与战士们一起挑粮食上山的故事,也成了脍炙人口的小调。井岗歌谣: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会剿”……两年零四个月的斗争,井冈山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留下了军民齐心艰苦卓绝的斗争,当地群众则把许多令人动容的故事,编成了一首首世代相传的歌谣。如今,这里每天都会迎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单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日常参观客流,就有近万人次。穿过挹翠湖,来到茨坪革命旧址群,身着红军军装的学习团队前,85后“海归”讲解员毛浩夫的声音自信、从容:“当年同志,他担任的是井冈山前敌委员会,任前委书记的。前委呢,就是在这间房屋的厅堂……”毛浩夫的爷爷毛秉华曾在井冈山义务宣传红色文化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如今,这一棒交到了毛浩夫手里:“我本科是在上海读的,后来又去了国外。走了一圈下来,对自己的东西不了解。回来最初的朴素的感情,就真的是希望更多了解自己的家乡。”年的夏天,毛浩夫陪同爷爷调研采访、走访部队、重走红军路。老人对挖掘红色史料的执着,给了毛浩夫很大触动。他决定,用一生来讲述井冈山的故事:“去乡镇做一个个调研,跑遍全国走访部队,去拜访红军后代和曾经见证过那段历史的老人的时候,我还是觉得这种史料的挖掘工作是非常急迫的。让革命历史活起来,需要做非常大量的工作。”“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还有许多人正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村民唱山歌:在黄洋界的“挑粮小道”上,60岁的源头村村民杨艳玲每天用扁担挑4个西瓜上山,为游客解渴,她总是热情地唱红歌,主动讲述当年的故事。就在上周末,上海淮剧团为了弘扬井冈山精神推出的新版《寒梅》成功首演,扮演女主角寒梅的国家一级演员邢娜说,接下来这部剧还要巡演,进校园、进社区……用行动为建党百年献礼:“这个剧组特别有意义,整个团队都是年轻化的,最多的参与的演员是80后、90后,就把自己在舞台上化身在那个时代,努力去寻找时代的氛围,去感受井冈山的精神。在10月份,我们还要去北京;还要排一版青年版,去给学生们看。”上海电台邬佳力、代灵编辑:金晓英责任编辑:包露作者/来源:阿基米德FM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6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