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月25日起,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第五届江苏文华奖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在南通开始展演,在短短半个月时间里,为南通市民带来十一场涵盖锡剧、淮海戏、昆曲、话剧、舞剧、声乐及器乐等艺术精品节目,并实行低价票惠民政策,为南通市民在国庆假日期间带来精彩纷呈的艺术大餐,过足了戏瘾。
01锡剧《云水谣》
大型原创锡剧《云水谣》根据全国“时代楷模”“人民烈士”、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原所长王继才同志事迹创作,讲述了王继才默默守岛32年的感人故事,充分展现了王继才同志不惧艰苦、甘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
02锡剧《董存瑞》
锡剧《董存瑞》以少年董存瑞离开母亲与姐姐走上革命之路为切入点,截取了董存瑞参军、获得毛泽东勋章、炸碉堡等重点事件,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和艺术化的处理手法,在锡剧舞台上展示了英雄人物经战火洗礼不断成长的历程,深深地打动了不同年龄段的观众。观众既感动又感慨,坦言这样的“董存瑞”不仅是抽象意义上的英雄,而且有血有肉、情怀满满。
03舞剧《歌唱祖国》
舞剧《歌唱祖国》描绘了无锡籍音乐家王莘创作《歌唱祖国》的心路历程,从一支特殊意义的笔开始,讲述王莘从恩师冼星海手中接棒开始了延安精神的沿袭、艺术精神的传递;将主旋律题材和轻喜剧元素相结合,通过丰富的舞蹈语汇,展现了王莘先生坚守于一颗心、相伴于一个人、坚持于一份赤子情,将他的满腔热情投入对新社会的讴歌里,创作出了这首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歌曲,这首饱含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歌曲呼应着祖国母亲的心跳,紧扣着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脉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04话剧《朝天宫下》
话剧《朝天宫下》讲述的是年,日军侵城,南京沦陷,存放在南京朝天宫地下文物库房的部分故宫南迁文物危在旦夕。在此危急关头,故宫人坚持“国家亡了,有复国之日。文物一毁,文化一亡,就永无复兴之望”的信念,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进行文化较量与文化抗争,终于使日本侵略军掠夺故宫文物的企图成为泡影,中华国宝得以保全。
05淮剧《谷家大事》
《谷家大事》取材于建湖当地的“正清米业”于正月初五向武汉捐赠大米的真实事例。将抗疫背景下的国家大事与一个普通党员家庭的人情世理巧妙地揉合一体,正面抗疫与家庭冲突两线交织并行,借助一个普通又伟大的党员家庭情感的抉择反映抗疫的峥嵘岁月与党员的家国情怀。06器乐专场
器乐专场展演中,南京民族乐团演奏的民族管弦乐《战疫》、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带来的民族管弦乐《众志成城》、无锡民族乐团的民族管弦乐《梁溪音诗》等共九场精彩作品一一展演。精彩纷呈的器乐演出细腻精湛,时而激情热烈、气势磅礴,时而轻柔细语、宛转悠扬,引人入胜,获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和喝彩。07话剧《索玛花盛开的地方》
《索玛花盛开的地方》是一部反映江苏“时代楷模”——海安市支教教师群体故事的话剧。江苏海安老师到云南宁蒗支教,一方是位于黄海之滨的南通海安,一方是地处小凉山的宁蒗彝族自治县,两地虽相距八千余里,却因教育牵起了一段深厚的情缘。08舞剧《冰语》
《冰语》是我国首部以渐冻症为题材创作的舞剧,该剧以身患渐冻症的舞者葛敏为原型,讲述了一名正值事业巅峰的舞蹈演员,身患渐冻症后积极乐观面对病痛,以顽强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继续让生命之花绽放的故事。09声乐专场
参加第五届江苏省文华奖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声乐专场的16首歌曲作品题材广泛,既有表现建党、建国革命征程的红色题材作品,也有致敬时代楷模,颂扬伟大抗疫精神的现实题材作品,同时还有反映名人文化、传统文化的地域题材作品。16首展演曲目,可谓首首经典、部部惊艳,犹如一场“高手过招”的视听盛宴。10现代淮海戏《孟里人家》
《孟里人家》取材于灌南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卓越成就,融入当地白酒文化、菌菇产业等特色元素,以优秀传统剧种淮海戏为艺术表现手法,生动讲述了在省城退休的老编辑孟怀古回到了他的故乡——孟里,但很快就陷入了剪不断理还乱的亲情纠葛中,面对情与理、是与非、迎与避的选择,最终用一个文化老人的真诚与担当,化解了小康路上、致富之后邻里亲情的淡漠,迎来仁义伦理的回归。11昆剧《梅兰芳·当年梅郎》
原创现代昆剧《梅兰芳·当年梅郎》以梅兰芳返乡泰州之行为切入点,通过梅兰芳携子返乡、祭祖、演出等现实事件与其回忆第一次登台上海的经历双线交织、相互推进,以戏中戏和虚实结合的形式,采用工笔白描与侧面剪影相结合的手法,展现一代京剧大师的艺术成就与人格魅力。本次展演先后在南通市区、海安和如皋等地举行,吸引众多观众前往观看。为满足市民的需求,展演活动还通过南通发布客户端进行了网上直播。南通发布直播团队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力争每场直播都以最精彩的方式呈现给受众。迄今为止,参与南通发布客户端观看和互动的市民大余万人次。
文记者吴筱东图
记者江建华李凡END
来源:南通发布编辑:王婷
投稿邮箱:
QQ.COM欢迎广大网友积极供稿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