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的四月天,盐都区楼王镇潭溪村的田间空地,一群农村妇女正伴随淮韵曲调舞动莲湘。楼王镇常年有莲湘队伍活跃在全镇大街小巷、田间农院,形成一道特有的水乡文化风景。王金成摄
一排排长势旺盛的红叶石楠,一座座青瓦白墙的两层小楼,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4月15日上午,迎着和煦春风,站在阜宁县硕集社区东崔村安置点入口处,新村面貌尽现眼前。最近,和儿子在加拿大生活了十多年的崔立加夫妇刚刚搬回阔别已久的农村居住,焕然一新的农村环境,热络和谐的邻里关系,让旅居外地多年的老两口有了强烈的归属感。
农村发展,经济是基、文化是脉、百姓是本,而乡风是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的讲话,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3月20日,全省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吹响了全省乡村文化振兴新号角,乡风文明催生出乡村振兴新动能。
3月21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出台《盐城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方案》。会议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倡导移风易俗,摒弃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繁荣兴盛乡村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思想文化力量。
2月26日上午,大丰区三龙镇三楼会议室内热闹非凡,全镇9户“十星”农户代表们佩戴大红色绶带,自豪地上台接过荣誉证书。今年52岁的卞玉良已连任两届“十星农户”,有了镇里认证的“十星”,他还获得了大丰农商行三龙支行万元的授信额度。“连续两次当选,说明了父老乡亲们对我的认可和信任,新的一年我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加快盐阜家庭农场建设,争取早日对外开放。”
王军是三龙镇新丰村村民,今年首次当选“十星农户”。热心肠的他与朋友合伙做粮食收购生意,一年收入几十万元,在得知村土地流转有农户不理解时,他主动做起调解工作,积极参加远程教育农业农村相关培训,引导周边村民科学种植。“我一定会继续保持并带动身边更多的人都来争当‘十星农户’。”王军激动地表示。
同样的“竞赛”也发生在盐都区潘黄街道仰徐村,在这个全国文明村,各家各户比的不是谁家钱多,而是比谁家“银行”积分高。“银行账上,我家现在有分哩。”4月12日上午,村民周秀凤来到村里的“道德银行”查账,得知家里目前是满分,老太太喜笑颜开。
“年,村民搬进仰徐中心村,‘洗脚’上楼。然而,毁掉绿化种蔬菜、垃圾随手乱扔这些陋习也随之而来,‘道德银行’正是为了呼唤文明乡风回归而建。”仰徐村会计徐凤祥介绍,通过对村民遵纪守法等十个方面内容的细化、量化,参照银行管理结算模式,村里为农户建档,由村民代表评分,积分存“银行”,考评结果还与养老保险、住房补贴等福利挂钩。如今,全村个储户,个个铆足了劲,就怕“不如人”。
乡风文明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我市通过建立以市、县、镇三级宣教中心为龙头,集信息传播、教育培训、宣传队伍为一体的教育网络,多渠道、按类型、分层次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全方位教育。围绕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宣传,举办讲座、座谈、知识竞赛系列活动,举行挂图展览,在集镇中心设置公民道德建设大型宣传牌或固定宣传栏,利用宣传车、报纸、网络、广播电视进行宣传。组织文化志愿者到农村开展说唱先进典型活动,运用曲艺、戏曲、歌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人新事等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德,引导人们向善向好,进一步形成“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和良好风尚。
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核心。目前,全市所有省、市级文明村都建立了道德讲堂,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注入新活力;各级镇村纷纷开展以共同致富、尊老敬老、热心公益、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等为内涵的“十佳文明新事”评选活动;面对社会道德失范、缺位问题,在农村建立“农民道德评议会”。各类文明健康的评比活动催生了积极向上、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文明新风。
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让广大村民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3月28日,滨海县“乡风文明你我同行”文艺演出百村行暨原创淮剧《婚约》巡演启动仪式,在通榆镇三元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举行,近千名村民自带板凳观看了演出,广大群众在愉悦的氛围中上了一堂移风易俗的宣传课。“这台戏人物角色生动、语言接地气、生活情节大家都熟悉,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好教材。”三元村支部书记皋德才介绍,该剧计划在全县巡演场。
亭湖区的“和谐社区天天乐”、阜宁县的“牛歌”大赛、盐都区的里下河地区方言快板邀请赛、滨海县的书画艺术节、射阳县的丹顶鹤文化艺术节、建湖县的“劳动者之歌”文化活动周……近年来,我市着力把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与群众文化活动密切结合起来,加强农村文化教育,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各地的文化活动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阜宁的“中国散文之乡”、射阳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东台的“中国二胡艺术之乡”,更是应运而生,因势而发。群众喜闻乐见的“下里巴人”走进寻常乡村家庭,高雅精美的“阳春白雪”也融进城乡文化生活,以文化艺术之美,熏陶和重塑心灵之美,扩大着农村人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促进了文明乡风的形成。
“以前看戏得自己花钱,现在政府免费送戏到我们家门口,喜欢看什么还可以点,对演出不满意还可以写留言、提意见。”4月15日傍晚,在滨海县天场镇红色文化纪念馆门前,看着县淮剧团演出的折子戏,坐在台下的老人们直呼“打心眼儿里欢喜”。
4月16日上午,滨海县坎北街道吕滩村手工柳编厂内一派繁忙,柳编技师手把手地教村民编织柳筐,62岁的单康娥左手捏、右手穿,娴熟地编织着柳椅,其他20多个村民有的在编竹筐,有的在编圆桌,成品被整齐地摞在一旁。“以前我在家里没事就打麻将,现在到柳编厂做工,每个月都能挣到块。”单康娥说,自从柳编厂建起来后,村民们有地方做事了,不再张家长李家短地闲谈是非,邻里关系更加和睦,村里的风气越来越纯净。
“一直以来,我们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把握好‘时度效’,着力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文明新风培育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坎北街道党工委书记黄军介绍,吕滩村试点的成功经验已经由点及面铺陈开来,在全街道进行推广。(夏恒瑾王小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