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广播声
作者/邹凤岭
打开手机,音频传来,美不胜收。我对电波传播声音的偏好,是从乡村广播开始的。记忆里,乡村广播喇叭声如是天籁之音,曾给乡村增添了生活色彩。
在那个年代,村上人家有只广播小喇叭是件幸事。那一天,我家土墙草盖的屋子,通上了广播,一家人像是过节一样。安装好了小喇叭,等待着,等待广播开口时刻的到来。清晨,《东方红》乐曲声响起,响彻一屋子,响彻了整个小村庄。“盐城县人民广播站,第一次广播现在开始.......”纯厚的男中音,清纯的女中声,标准的普通话,交替播出广播开头语,迎来朝阳升起的一天。
“电灯电话,出门汽车一跨”,是那个时代人们的向往。比起有线广播,村子上最先通上的是有线电话。一排木棍立于田地间,上面架起一根长铁丝,从公社(乡镇)所在地延伸到了大队(村)部。一部手摇电话机,是唯一与外界联系的电讯工具。后来,利用这条电话线,乡村通上了广播,大喇叭挂在了村头大树和打谷场上,小喇叭进了村户人家。无论是在田间劳作,还是在家里,人们都能听见乡村广播的声音。
进村入户的小喇叭是纸质的,多数人家将其裸挂在堂屋中柱上。一条铁丝线,从那电话线上引进家,接上小喇叭,再引出一条铁丝线入地下,广播喇叭就装成了。如是喇叭声音小了,就往那地线泥土上浇些水,喇叭的声音立马大许多。我家的小喇叭安在了一个红色方形木盒里,内衬一块红丝布,美观防尘,聚音更好听。村上新装上了广播,喇叭里说话、唱歌、奏乐。听广播,村头聚满了人,说笑着、议论着。邻里老太自语:“在这喇叭里说话的人,是怎么跑进去的呢?”逗得大家捧腹笑了好一阵。听着老太太的话,我却有点脸红,是因曾有过相同的疑问。只是见大家听着这广播喇叭声,喜悦中更有一种精神满足感。
乡村广播有着奇特的功能,上至村外大事,下至田间农活,人们都能从这广播喇叭里得知。每一天清晨、午间和晚上,县广播站一日三次广播,每次2小时,从不间断。要知国事天下事,晨播中有“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午间有“对农村广播节目”,晚间有“全国广播电台联播节目”。要知乡村自己事,县广播站有自播节目,还有公社和大队随时插播的通知。普及农业科技,乡亲们是听着乡村广播学会的。播种落谷,插秧灌溉,间苗治虫,事无巨细,广播喇叭成了种地人的好帮手。在那推广杂交水稻初期的日子里,县乡农业科技人员,不厌其烦地讲解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小喇叭功不可没。乡村广播还是天气预报员,定期预报天气,服务农业生产,防范极度天气的危害。那时,村上人家少有钟表,乡村广播准点报时,方便了农家人生活起居。母亲说:“自从有了小喇叭,晨起不用听鸡打鸣,日落不必早早入睡。听乡村广播声,生活里有滋味。”
乡村广播说新闻,时常也会播出音乐、戏曲等节目,乐了村上的人们。早先,播出最多的是激昂的歌曲,鼓舞了人们的斗志。“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冲啊!”一曲《大刀进行曲》,回到抗战的从前,听得人们精神振奋,感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歌曲《北京的金山上》《梦里水乡》《在希望的田野上》,还有《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现代京剧的片断,传遍了乡村每一个角落。年轻人时常哼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打虎上山》的京腔,是从这广播喇叭里模仿得来的。再后来,小喇叭里播出淮剧《探寒窑》、越剧《红楼梦》、评剧《花为媒》、黄梅戏《天仙配》等古装戏曲目,乐坏了是为戏迷的母亲。每当喇叭播出戏曲的片断,母亲一边劳作,一边跟着唱出了声。看她的神情,像是醉在了这戏韵与剧情里。
我从乡村走来,听着这广播声走进了城。乡村广播成就了我的人生,曾经给了我荣耀,激发生活的兴趣和热情。中学毕业后,高校停招,回到乡村的我,听广播是获得新闻知识的唯一途径。广播里播出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事,听着听着,我也跃跃欲试,拿起了笔,写出身边的人和事,投稿县广播站的自播节目。不曾想,我的稿件被采用,就在那晨起时的广播里,全村子的人都听到说的是村子上自个儿的事,那是偏僻小村庄上头一回。不停息,我写广播稿,从村里写到了乡里,写进了公社报道组,成了一名土记者。我采写的新闻报道,先后被中央和省人民广播电台采用,广播声传遍了祖国的河山,喜了我,喜了乡村身边的人们。乡村广播携手我,跨进写作的门槛,从广播稿写进了报刊。上世纪80年代初,复刊后不久的《盐阜大众报》,表彰我为积极通讯员,登在了报上。从写广播稿,再到创作散文等文学作品,不断提升着自己,助我考取了国家公务员。我的许多作品载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盐阜大众报》等报刊。几十年来,笔耕不辍。近年中,我出版了个人《经济论文集》《散文集》等著作。见证我与祖国同行,乡村广播是我最初的引路人。
时代的变迁,乡村广播的消失,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改革开放后,村子上渐渐有了收录机,有了电视,乡村广播完成了使命,还在响一阵子后,慢慢地没有了声音。至今我仍遗憾,竟没有注意到乡村广播究竟是哪一天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没有与它道一声“再见”。现如今,信息化的时代,持一部手机,通晓天下事,信息传播、文化娱乐无所不能。当站在过往与未来之间时,乡村广播声依然留给了我深深的回味。
作者简介
邹凤岭,江苏盐城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学者,《海外文摘/文学》签约作家。先后发表作品千余篇,获奖作品百余篇。散文《戈壁上的爱情》获中国散文年会奖、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