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筱文艳诞辰100周年演出季8月开

新闻晨报记者邱俪华

今年正值淮剧大师筱文艳诞辰周年之际,为纪念这一重要的日子,上海淮剧团自3月起推出“淮音雅‘云’追溯大师戏曲年华光影”线上展播、直播活动,与戏迷们一同“云”赏大师风采,走进筱文艳先生的戏曲人生。

8月,剧团将展开“纪念筱文艳诞辰周年演出季”系列项目,陆续推出纪念演唱会、“筱派”代表作《三女抢板》《女审》《琵琶寿》等多部淮剧经典演出,开展“纪念筱文艳诞辰百周年——淮剧青年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和“纪念筱文艳诞辰百周年座谈会”等系列活动,通过举办纪念活动缅怀筱文艳先生淮剧艺术的一生,总结“筱派”艺术的形成、发展和艺术成就,促进淮剧界大合作,推动淮剧艺术发展,弘扬“筱派”艺术精神,研讨“筱派”艺术传承及淮剧青年人才培养,繁荣中国戏曲传统文化,溯源传统、赋能当代、昭示未来。

一代宗师,璀璨淮音

《白蛇传》

筱文艳乃淮剧一代宗师,淮剧“筱派”旦角表演艺术创始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淮剧)代表性传承人。她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创立了淮剧著名的“自由调”,塑造了无数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为后人留下许多家喻户晓的经典剧目及脍炙人口的唱腔唱段,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淮剧表演风格。

筱文艳先生与淮剧有着妙不可言的缘分。年生,五岁随父母逃荒至上海,辗转卖与戏院中人张姓、刘姓为养女。常出入剧场向艺人学戏。筱文艳先生童年坎坷,正因如此,她十分珍惜每一次学戏的机会。年开始陆续登台演出,在不断的磨练与学习中,熟练掌握青衣与花旦行当的表演形式,年仅十六岁便已成名。在与淮剧相遇、相识、相知的过程中,筱文艳先生善于汲取前辈们的艺术成就,并向昆曲、京剧、徽剧、梆子老艺人学习,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淮剧在上海已有了相当稳定的市场,但受众群体的局限导致淮剧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在这种艰难的境况下,筱文艳先生直面困境、大胆创新,将自己先前学习到的其他剧种的精华融入淮剧,将淮剧的艺术内容不断进行丰富并增添多样化元素,让淮剧剧目更加符合年代审美、贴近现实生活。当时淮剧的流行曲调是“拉调”,而先生认为传统的“拉调”在表达人物情感与刻画人物性格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于是她反复琢磨、钻研,最终改编了传统“拉调”,“新拉调”广受好评,成功提高了淮剧的地位,这也为她后续创造出来的“自由调”埋下了伏笔。

建国后,筱文艳先生又相继创新了淮调的“散板”、“垛板”,同时还进一步丰富发展“拉调”、“自由调”的各种板式,如在《穆桂英下西辽》中创新了“女靠把调”,在《白蛇传》中发展了“小悲调缓板”。她所涉及创新的淮剧曲调和板式之多,是许多淮剧艺人所不及的。她在挖掘、使用和发展小调方面,也作出了贡献。

《女审》

筱文艳先生创造的“筱派”淮剧表演艺术拥有独特鲜明的风格,成为了淮剧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艺术追求上,她勇于革新创造。淮剧著名的“自由调”,是她同乐师高小毛、潘凤岭共同研究,从“老拉调”发展而来,被誉为“筱文艳调”。她还将一些民间小调如“急心调”、“八段锦”等加以改造,运用到戏曲中来。在戏曲表演上,她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因此塑造了无数让后人记忆犹新的经典淮剧人物形象,例如:所演《白蛇传》中的白素贞、《女审》中的秦香莲、《党的女儿》中的李玉梅、《海港的早晨》中的金树英等,一经演绎便好评如潮。

筱文艳先生的从艺经历堪称一部淮剧艺术的发展史。她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淮剧艺术,致力于淮剧事业的推动与发展,成为淮剧剧种的代表人物之一。正如著名剧作家罗怀臻老师为《筱文艳演出剧目选集》《筱文艳唱腔曲谱选集》作的书序《淮剧的元神》中所写:

“筱文艳之于淮剧的最大贡献就是推动了淮剧艺术发展的三个转型——从乡村到都市,从广场到剧场,从草台到舞台。淮剧的三个转型,成就了淮剧的当代品格,也折射出二十世纪中国戏曲各个剧种发展与蜕变的共同历程。所以,筱文艳是当之无愧的淮剧‘元神’。”

在舞台上她璀璨多姿,在生活中她朴实无华。筱文艳老师本就是苦出身,很能体会民间疾苦,走上艺术道路后,她又不断深入到人民群众中,这让她始终贴近老百姓的心,熟悉他们的生活、读懂他们的情感,所以她的戏总能触动人们心底最深的那根心弦,催人泪下,并深受广大百姓喜爱,正是她对淮剧的热爱与她的淳朴与亲民,让淮剧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便是一代宗师的伟大,创造了淮剧璀璨闪光之景。

一代经典,代代相传

“淮剧艺术的发展,百年来都是经过一代又一代淮剧艺人、淮剧的前辈、淮剧的艺术家在不断创新、不断与时俱进、探索,才有了今天的淮剧。”

上海淮剧团艺术总监梁伟平老师深情地说。在淮剧的弘扬及发展之路上,筱文艳先生便是一颗璀璨的星星,她创造了《白蛇传》《蓝桥会》《女审》《秦香莲》《三女抢板》等无数经典淮剧剧目。一直以来,上海淮剧团都十分注重淮剧及“筱派”艺术的传承工作,此次8月纪念淮剧一代宗师筱文艳诞辰周年演出季不仅是对老师的记忆追溯与致敬,更是让观众感受到剧团在传承工作上的坚守与奋斗,在多方位人才培养上的努力与进步,在戏曲发展道路上的创新与开拓。

上海淮剧团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表演人才,形成了以筱文艳等流派创始人、梁伟平等新时代剧种领军人才以及邢娜等青年艺术家为代表的人才群体。在创新发展上,上世纪九十年代,剧团创作的《金龙与蜉蝣》和《西楚霸王》,标志着一种“新型戏曲”已经诞生,标志着中国戏曲正在完成“现代转型”,高高擎起的“都市新淮剧”大旗对萎靡不振的全国戏曲创作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年,淮剧表演艺术家梁伟平与著名剧作家罗怀臻继《金龙与蜉蝣》《西楚霸王》后再度携手,创作了《武训先生》。“都市新淮剧”享誉剧坛,梁伟平老师作为筱文艳先生的弟子,在弘扬淮剧的道路上,守正创新,让淮剧闯出一片新天地。在坚守传承上,戏曲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者、继承者与开拓者,始终砥砺前行。近些年来,剧团在针对青年演员的培养和淮剧艺术的传承上不遗余力,年,建立了“淮剧学馆制”,由淮剧名家亲自示范,进行身段指导、程式规范、声腔训练等一系列教学,并提出“五年规划”,一年一出大戏排演,年推出全本淮剧《白蛇传》、年呈现淮剧经典《王宝钏》、年移植排演淮剧《杨门女将》、年全新打造淮剧《赵五娘》、年复排上演淮剧《水漫泗洲》,青年演员“以演代训”,在增加舞台经验、增强专业能力的同时,深入走进淮剧,并在多部筱派经典剧目的演绎中汲取先生的表演精髓与对淮剧的独到理解。

此次纪念淮剧一代宗师筱文艳诞辰周年演出季,剧团将推出纪念演唱会及《三女抢板》《女审》《琵琶寿》等多部淮剧经典。剧团选择了筱文艳先生最有代表性的剧目,《三女抢板》由国家一级演员张华、邢娜主演,《女审》由国家一级演员王萍领衔主演,今年复排剧目《琵琶寿》由筱文艳先生的关门弟子邢娜领衔主演,演出还将有多位淮剧艺术家参演其中。真正做到淮剧名家齐聚舞台,精彩淮音绕梁于心。

一代经典,代代相传;一代精神,永存人心。在人才的培养上,上海淮剧团倾心倾力做好剧目的传承工作,不仅如此,还时刻牢抓演员们的艺德艺风及道德品质培养。

对此,上海淮剧团团长龚孝雄表示:“大师筱文艳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她的艺术,更在于她的艺德。我们要传承她的艺,更要传承她的德。”

“德艺双馨”是戏曲人、上淮人应具备的职业操守。因此,上淮人始终秉持着“艺术服务百姓”的理念,传承筱文艳先生“深入到人民群众中”的精神,不论演出大小、不惧距离远近,风雨无阻,自发组织下基层,进学校、敬老院、社区,丰富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用实际行动领悟、传承先贤“胸怀大义,服务大众”的品性与她为淮剧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代辉煌,重现舞台

8月纪念淮剧一代宗师筱文艳诞辰周年演出季即将开启,上海淮剧团为此作了充足的准备。群英荟萃,共唱淮音。此次8月5日纪念演唱会上,不仅将有上海淮剧团多位名家登台为戏迷呈现经典淮剧唱段,还将邀请陈澄等淮剧界著名演员莅临现场,共同向淮剧大师筱文艳致敬。不仅如此,演唱会也将注入“淮剧新势力”,青年演员也将在现场向观众展示自己的所学所得,秀出属于新一代青年戏曲人的风采。

8月8日、9日、11日,上海淮剧团将陆续在天蟾逸夫舞台呈现淮剧经典剧目及筱文艳先生代表剧目《三女抢板》《女审》《琵琶寿》。

“纪念筱文艳诞辰百周年”系列演出季及活动安排

8月5日13:30“生我不负淮剧情”筱文艳特展揭牌(上海淮剧团·淮音之家展厅)

淮剧青年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上海淮剧团)

8月5日19:15纪念演唱会(逸夫舞台)

8月6日13:30纪念筱文艳诞辰百周年座谈会(上海淮剧团)

8月8日19:15淮剧《三女抢板》(逸夫舞台)

8月9日19:15淮剧《女审》(逸夫舞台)

8月11日19:15淮剧《琵琶寿》(复排新戏)(逸夫舞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