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声起,鼓声响。11月11日晚,在昆山杜克大学,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被誉为“淮剧公主”的陈澄水袖轻甩,句数板一气呵成。台下,中外学生看得目不转睛,如雷掌声不时响起,为“杜克之夜”赋予独特韵味。
一台戏,一座城。昆山杜克大学是昆山“百戏进校园”系列活动的一站。经过三年持续打磨,“百戏盛典”成为昆山的文化新名片,在广泛播撒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火种之余,也展示了昆山城市新形象,激发城市新活力,撬动起城市发展新支点。
搭一座舞台
打造全国戏曲文化集聚区
提到昆山,许多人可能会下意识地“哦”一声:“听说过,那里工厂很多。”
工业,为昆山带来经济繁荣,促进社会富庶。文化,为昆山立心铸魂,凝聚社会发展新动能。
昆山不仅是全国百强县之首,也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年以来,昆山扛起文化自信的大旗,承担起历史重任,引来“百戏朝宗”,陆续促成全国现存的个剧种“大团圆”,努力打造全国戏曲文化集聚区和网红打卡地。
一座舞台,匠心和传承无处不在,戏内和戏外双份精彩。山西广灵艺承秧歌演出团11位老人年龄加起来多岁,有的患有糖尿病,有的患有高血压,依然克服重重困难来到昆山。78岁的剧团导演郭世德说,作为一个民间小剧种,来到这样一个大舞台,机会是多么宝贵!老人的女儿郭喜勤平时帮老人整理、挖掘剧本,此次随行照料。“父亲十年如一日地为广灵秧歌奔波,最大心愿是希望这个存续了多年的剧种不会消亡,并可以慢慢兴盛。”郭喜勤说,来到昆山后,父亲看到了希望。
《梁秋燕》是此次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演出大戏。为了呈现最好的舞台效果,年近九旬的表演艺术家、该剧传承导演吴德在看过第一场彩排之后,连夜召集演员召开座谈会进行再优化。“容不得一丝马虎,不能对不起昆山人民的热情!”第二场彩排时,老人又独自带着纸笔来到舞台旁边观摩,进行反复再打磨。11月6日,《梁秋燕》的演出在百戏舞台上大获成功,吴德终于满意地笑了。
“振兴我们的戏,是我爸爸最大的心愿。他去世之后,我加入了这个团队。”跨过青藏高原的皑皑雪山,带着父亲振兴夏尔巴玛尼戏的遗愿,西藏青年演员边巴也来到了昆山。团队导演索朗说:“特别感谢昆山,为我们这种比较边远比较濒危的剧种,提供这次全国性的展出机会!”接受采访时,大家一起在镜头前高喊“我爱昆山”。
以前提到昆山,许多人会联想到林立的大烟囱。如今再聊到昆山,一些人会想到这是个“有戏”的地方。今年以来,经全国网络媒体直播后,“百戏盛典”演出点击观看量达.11万次,累计.88万次;抖音播放量累计3.4亿次,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累计6.7亿次。
昆山给了“百戏盛典”一束聚光灯,“百戏盛典”回报给昆山一个全国舞台。
送到村门口
城乡一体共享文化盛宴
10月12日下午,作为“百戏盛典”昆山区镇首演的第一场,淀山湖镇影剧院迎来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和台湾廖琼枝歌仔戏文教基金会·薪传歌仔戏剧团。淀山湖镇的戏迷爱好者及各村、社区业余戏曲队成员,提前半小时坐进剧场,期待之情溢于言表。
戏曲是淀山湖镇的特色文化招牌,一年一度的“戏曲周”、一年一届的“戏曲演唱赛”、一年一次的“小戏会演”、一年两次的“送戏下乡”,让这座风情小镇的居民过足戏瘾,但多数人只知沪剧、越剧、锡剧等少数剧种。76岁的戏迷陈阿三说:“没想到这个年纪不出村,还能开眼界,我们也是‘洋气’的文化人!”
历来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昆山,同样坚持精神文化建设一体化推进。近年来,昆山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昆曲)之乡”,“以昆曲普及带动公共服务效能全面提升”申报项目被列入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以戏曲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日益成为昆山城市的“金名片”。三年来,所有演出戏剧全部走进昆山各区镇进行复演,让远离中心城市的农村群众也能近距离享受文化盛宴。
不仅引来戏,一些区镇还借势创作编排自己的戏。缠绵婉转的唱腔、清远悠扬的笛声、飞舞旋转的水袖,10月24日晚,巴城版《浣纱记》首次与观众见面,反复纠缠的“个人幸福”和“家国之恩”不断将戏剧矛盾激化,不时引来如雷掌声。在没有专业剧团的情况下,巴城镇整合资源、攻坚克难,成功将这出年前由巴城昆曲先贤梁辰鱼创作的经典昆曲剧目排成一部两小时的大戏,从全国蜂拥而至的昆曲拥趸和专家学者由衷点赞。
与百戏盛典相呼应,被誉为“昆曲源头”的巴城还举办重阳曲会,邀请全国各地的昆曲戏迷聚首巴城,在连续三天的各种演唱交流、戏迷雅集、艺术研讨等活动中,同觅知音、交流共进;同时,精心推出“昆曲小镇”系列丛书首发签售会、重阳清唱会、“玉山雅集”诗文书法篆刻展、江苏省四大中国古琴流派国家级传承人巴城雅集等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现昆曲独特魅力,让当地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加倍”。
延伸活动链
将文旅产业品牌磨得更亮
只看戏,太单一?昆山立足文旅产业发展新高度,着力通过一体式包装设计,在精心烹制“主菜”的同时,不断延伸活动链、丰富活动形式,创新推出一盘盘开胃“配菜”。
画着戏曲人物水墨画的团扇、绘有昆曲人物的青瓷餐具、戏曲人物造型的Q版茶具……10月17日至19日,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文创展在昆山市科技文化博览中心举行,包括昆山当代昆剧院、昆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在内的数十家企业和机构的特色戏曲文化创意产品争奇斗艳,生动展现了戏曲新的生命力。
文创展面积约平方米,分“戏曲+国潮”“苏州有戏”两大展区,现场还展示了海峡两岸(昆山)青年文化创意设计获奖作品、民国时期的戏曲老报和玉面琵琶编织、钱锦铭戏曲剪纸等民间技艺,并采用线上线下共同推进的销售模式,通过全天不间断网红带货和企业直播,努力向全国推广昆山文旅产业品牌。
品牌的推广,离不开媒体的鼓呼。为进一步提升“百戏盛典”影响力和昆山城市美誉度,前期,“看百戏游江苏”活动正式启动。由扬州广电媒体人和扬剧研究所成员组成的首发团走进昆山当代昆剧院听戏看演出,并来到“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坐一坐乌篷船、踩一踩青石路,停伫在古戏台的中央,品一曲才子佳人的故事,感受独特的昆山水乡风情,记录和传播昆山大美,助力昆山文旅产业打开发展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