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现代淮剧《女皇春秋》的主编裔小萍
年,我以“一代女皇”武则天为素材,编写了大型现代淮剧《女皇春秋》,由裔小萍、梁锦忠两位担任主演。
在戏曲界,写武则天的剧本很多。但是,一般都很难摆脱郭沫若所作的话剧《武则天》的窠臼。像童芷苓主演的京剧本、王文娟主演的越剧本,均是如此。剧本的内容,都客观地认定了武则天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有别于解放前一些剧目中的负面形象。在表演方面,童芷苓、王文娟等著名艺术家,都能突破原有行当与程式的局限,塑造了一个有诗人气质,却又叱咤风云的女政治家的形象,得到观众们的普遍好评。我所写的《女皇春秋》,情况也是如此。剧本内容并无新的突破,但是裔小萍、梁锦忠两位的表现,却是可圈可点。
梁锦忠出身于淮剧世家,从小就有扎实的基本功底。他当年在滨海县淮剧团,在徐彩魁先生的薰陶下,成为当家的青年文武小生。要身段,有身段;要嗓子,有嗓子。扮相英俊,做功潇洒。他与裔小萍所合作演出的《玉杯缘》、《秦香莲》、《柳燕娘》等剧目,配合默契,唱做俱佳。在《女皇春秋》中,他所扮演的李贤太子,忍辱负重,大义凛然,感情异常丰富,颇有贵族气质。在全剧中,充分显示了他那善唱能做的艺术功力,为衬托武则天的艺术形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梁锦忠多才多艺,善于塑造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他曾在我与张云良先生合作编写的《皮五招亲》中,主演那个亦正亦邪的无业游民——皮五。在表演中,诙谐幽默,恰到好处。并没有多少恶俗的夸张与逗笑,分寸感掌握得很好,十分难得。皮五在初出场时所唱的:“头戴一顶通天帽,身穿一件百孔袍。旧鞋片,跟着跑,破裤子,半截腰。天天睡破庙,房租不用交。三顿能混饱,饭菜不用烧。皇帝生活纵然好,哪有我皮五乐逍遥”,自我嘲讽,冷隽风趣。其俏皮劲头与游本昌在《济公》中所唱的“帽儿破,鞋儿破”有异曲同工之妙。别具特色,堪称一绝。这个唱段,已由上海、江苏等地的电视栏目录播,在票友中广泛传唱。他在“省淮”时,很少有机会发挥他的艺术才能。退休以后,却被四处邀约,演出繁忙。前几年,他应邀到盐城市淮剧团主演《半车老师》,进京汇报演出,多次获得大奖。我向他祝贺:“越老越红”。他只是无奈苦笑:“这是迟来的荣誉”。
裔小萍与我同事多年,对她追求艺术事业的奉献精神,我一直深表敬佩。她的一生,“亮点”甚多。其一是“勤学苦练”,小小年纪,就因为苦学《秦香莲》,几可乱真,被人称为“小筱文艳”。其二是“爱戏如命”。滨海县淮剧团请她加盟,为了能上台演出,她毅然离开上海,扎根苏北。其三是“融会贯通”。她领会了“东西路”的长处,吸取了“南北派”的精华,向独具匠心的“裔派”演唱艺术迈进。在《女皇春秋》一剧中,她突破了原有淮剧旦角的表演程式,揉合了生角的演唱方法。雍容华贵,从容大方。既有帝王举止的威严端庄,又有体谅下情的温柔敦厚。她以充分自信的成功表演,塑造了一位淮剧武则天的艺术形象。尤其是精心安排的武则天的几段出色的唱段中,她唱来韵味醇厚,风味独特。比如,当她在接待一位乡下老头时,虚怀若谷,豁达大度,很为自谦、开朗地唱道:“一席话说得我神清气爽,堪笑我仍不免有狭窄的心肠。论见识,并不及你乡间老丈,论胆量,几句污言我也难承当……”。这段唱段,借助了[马派自由调]慷慨激昂的旋律,舒展明快,大起大合,很能打动人心。现在,已成为观众所喜爱的“裔派”的经典唱段。
裔小萍的刻苦追求,终于有了回报。如今,她已被评为淮剧“非遗”的国家级传承人。在她的努力下,不仅要展示“裔派”淮剧艺术的独特魅力。而且,还将努力要使淮剧艺术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因为淮剧
盐城才有了味道
一种独一无二的魅力
邓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