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淮风淮甸花,淮腔淮调出淮家”。淮安与盐城人文相承、人民相亲,淮剧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12月14日晚,这样的话语也在一名海事员口中说出,他们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他人的生命,一场充满热血的《大湖魂》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上演,这是淮安市淮剧团在本次省淮剧艺术展演活动中带来的剧目。
致敬海事员
生命大爱涤荡观众心灵
这是一个令人心生敬畏的故事,是以一名海事员的先进事迹改编而来,这位原型名叫孙成斌,是淮安人熟知的“大湖卫士”,他坚守洪泽湖上的马浪岗30年,并且故事仍在继续。洪泽湖上的马浪岗是当地人熟知的一道“鬼门关”,船舶最怕在此经过,天气稍有变化,即成死亡之岗,经过一代交通海事人的努力,如今的马浪岗已成为安全之岗。
卢阳(前)和队员一起救人。
被救者跪谢卢阳。
《大湖魂》讲的就是30年前第一批去坚守孤岛之人的故事:青年卢阳准备回家与未婚妻李燕结婚,船在马浪岗遇险,海事员老马为救他牺牲。卢阳决定接替老马的工作,到马浪岗当海事员,遭李燕反对,最后在李母的劝说下,二人约法三章,只做3年。刚报到的卢阳,就看到同事周春在妻子吴娟的要挟下选择离去,卢阳一个人坚持了下来,在一次次抢险救援中感受到海事工作的意义。家里得不到照顾,李燕要求卢阳提前辞职,并以离婚要挟,没想到卢阳为了她的幸福而同意。在送李燕回家的路上遇险,卢阳得到了其医院,李母则给女儿讲述李燕未曾谋面的父亲、她的丈夫在做海事员时牺牲的故事,李燕最终同意丈夫坚守孤岛。
“以生命拯救生命,以爱心温暖人心”,当晚演员们饱含深情的演出,感染了台下的观众。市民姜国章是一位老戏迷,这次省淮剧展演,他每一场都要看,已经看了5场。“《大湖魂》的演出,我感觉很好,主题很好,它没有说教,而是将真实的生活和情感反映出来,更能抓住观众的心。”姜国章说。
团长潘如钢:
启用大量青年演员
潘如钢是淮安市淮剧团的团长,他告诉盐城晚报记者,《大湖魂》这部戏是他们今年刚排的,“11月29日刚在淮安首演,观众反响热烈。”潘如钢坦言,这部戏已当选江苏省艺术基金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
“在剧中,我们启用了大量的青年演员,主角卢阳的扮演者周建文是年才毕业的,这个角色我们还安排了B角、C角,也都是年轻人,整部剧50多人在舞台上演出,有一大半是青年演员。”潘如钢说,剧团对青年演员注重多锻炼培养,对中年演员进行提升,老演员则负责传帮带。
潘如钢告诉盐城晚报记者,在淮安有三大剧团,淮海戏团、淮剧团和京剧团,“淮安市淮剧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单位,在淮安,喜欢看淮剧的人挺多的,我们也一直注重培养淮剧观众,剧团开展品牌活动,梨园荟萃贺新春、月月戏相逢等,都是卖票的,有时候自己剧团演,也会请盐城、泰州的剧团过去,相互交流。”
淮安方言与盐城方言同属江淮话,淮剧在淮安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说到淮安淮剧的特点,潘如钢说,淮安淮剧属于“西路”淮剧,“与委婉的‘东路’淮剧相比,它更高亢激昂,表演上文武兼备。”
李燕拒绝追求者吴强,与卢阳重归于好。
卢阳在梦中与老马对话。
编剧刘云:
用淮剧讲好身边故事
演出前,盐城晚报记者采访了《大湖魂》的编剧刘云。“这剧本是以我们淮安市洪泽区的一位楷模为原型写的,是最早一批到洪泽区马浪岗海事所坚守的海事员,一坚持就是30年时间。”刘云说,是有了这么一位原型之后,他开始创作剧本,想以淮剧的形式讲好当代的故事,是老百姓身边可知可感的人物故事。
这是一部弘扬主旋律的剧目,如何写得能被观众广泛接受,而不是口号式的说教?这是刘云在创作中一直努力的方向。“在写的时候,我注意找小的切入点,马浪岗在我们那里是一个条件十分艰苦的地方,30年前,那里只有一条破船,其他什么也没有,孙成斌就是最早的那一批,我写的故事也是30年前的场景。”刘云说,剧中主人公卢阳以孙成斌为原型,主要以他与妻子之间的情感纠结来表现海事员们的大爱奉献,“没有口号式的东西,都是人之常情。”
在写作之前,刘云去马浪岗做了体验。“亲身体验才觉得那种艰辛、危险,是文字难以表达的,现在马浪岗的条件好多了,建了海事所,不再是一条破船。”刘云告诉盐城晚报记者,他体验之后,想与海事员们零距离接触,让这部剧真正达到艺术品的要求。
“虽然这是一部很正的剧,但我希望观众能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海事员的大爱无私。里面有笑点、有泪点,都是人的真情实感。”刘云表示,用淮剧的形式讲好具有时代精神的故事,这次《大湖魂》是一个尝试,作品还在打磨当中,期待《大湖魂》走上更高的舞台。
盐城晚报记者 祁佳/文 周晨阳/图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