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剧徐悲鸿救颓开新派诸法追自然

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https://m.39.net/disease/a_5448270.html

世人论及徐悲鸿,一定会是他画的马,实际上,他在人物、花鸟、山水等方面皆有名作。

徐悲鸿祖籍江苏,在他老家民间原来流行一种田间号子——儴儴腔,后来与苏北香火戏结合,形成淮剧,其中,唢呐声声是经典之作。

年,在上海,20岁的徐悲鸿考上了震旦公学法文系,凭借名校学子的身份,在一次沙龙上,结识了康有为,康有为对其画作赞赏有加。后来,在康有为的提携下,徐悲鸿逐渐声名鹊起。

在绘画领域,徐悲鸿主张现实主义,融西画技法入国画改革,看重光线、造型,以及主体的解剖结构,推崇作品的思想与内涵,这对画坛变革影响甚大。

年5月,在北京,时值国画颓败之际,23岁的徐悲鸿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中国画改良之方法》,提出“古法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的著名主张。两年后,此文被《绘学杂志》转载,改名为《中国画改良论》,成为徐悲鸿一生中第一篇论述中国画革新的重要论作。他力倡写实,反对抄袭,并于年发表《惑》《惑之不解》等文,明确提出现实主义,以及“美术之大道,在追索自然”等理念。

年,徐悲鸿发表《新国画建立之步骤》《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等,正式提出新国画构想,师法造化,反对模仿古人,被誉为中国新派国画革新的里程碑,成为一代中国新派国画宗师!

徐悲鸿对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贡献之大,被誉为中国现代美术“教父”,后来做过北大艺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先后提拔“南北二石”的齐白石和傅抱石,以及蒋兆和等艺术大家,无愧一代画派宗师之名。

号外:淮剧,又名江淮戏、淮戏,源于江苏省淮安、盐城一带,清中叶,当地民间流行田间号子“儴儴腔”“栽秧调”,后发展成说唱形式的“门叹词”,与苏北民间“香火戏”结合,又博采徽戏和京剧等众家之长,形成淮剧。

作者:袁佳文

记者:孙朝阳

责编:李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