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团到一人一策,上海文艺

“‘电波’的票子还有吗?”“本来先前有点余票的地方只有沈阳,但昨晚最后一场也已经爆棚了,接下来还要去哈尔滨、延安、佛山等地,档期定到了明年,但是每地一开票就统统被秒杀了……”身处沈阳的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表示,“各地剧院的疫情防控也做得很到位,一直预订到明年的档期,都将如期举行,每场票子确实都卖光了。”图说: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一票难求新民晚报记者郭新洋摄率全国之先推“一团一策”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去年11月把“电波”送到了安徽合肥分会场,售票按公益演出的价格卖,更是被秒抢。当地歌舞团同行想买前排座位揣摩学习,岂料无论是托合肥同仁还是上海同行,都买不到票,以至于调侃道:“要不我们组个文旅融合的团吧?看哪里买得到‘电波票’,我们就买哪里的火车票……”上海歌舞团“爆款”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已经成为中国舞台上的现象级作品,尤其是去年在沪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获得文华大奖之后。领先实践“一团一策”已5年的上海歌舞团,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扶持工程的上海沪剧院的《敦煌女儿》、文广演艺集团的杂技剧《战上海》、上海芭蕾舞团的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等,均受惠于“一团一策”的驱动,形成上海院团次第绽放之繁花似锦般的盛世图景。图说:沪剧《敦煌女儿》剧照官方图上海文艺院团推行“一团一策”,正是对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有高原缺高峰”的积极回应。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者,上海于年创造性地提出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一团一策”。年5月在沪举行的全国文艺工作创作会议上,“一团一策”又成为热词。简言之,“一团一策”就是鼓励上海18家文艺院团遵循自身个性,各自探索符合自身艺术规律的整套发展新模式。据统计,该政策推行到年后,上海文艺院团交出了颇令观众欣喜的答卷——当年18家市级国有文艺院团新创(含改编)大型剧目部,较年增加11部;演出收入3.03亿元,较年增长0.18亿元,增幅6.3%;全年共完成演出场,较上年增加场;观众达万人次。作为精品里的翘楚——《永不消逝的电波》电遍全国的第一道“电击”,其实是源于首先“电”在歌舞团演员身上的“艺衔制”。陈飞华表示,“艺衔制”就是引入竞争机制,让演员“活”起来。他们可以竞争“首席、独舞、领舞和群舞”等不同席位。如今,在全国各地上演“电波”之际,上海歌舞团还把垃圾分类的理念带去了,到哪里都自备分类垃圾袋,让各地大剧院都惊叹上海人工作起来真的如绣花针般精细。图说: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新民晚报记者郭新洋摄频频获大奖源“一人一策”年上海文艺院团成绩喜人。除了《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海淮剧团艺术总监梁伟平荣获“文华表演奖”。杂技剧《战上海》荣获第四届中国杂技艺术节全国优秀杂技剧目展演奖。木偶剧《华山神童》获第六届俄罗斯鄂木斯克“金小丑”国际木偶艺术节特别奖和作家演员技术与剧目奖。《最后一头战象》获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国际木联中国中心特别表彰……艺术作品获大奖不仅仅是因为“一团一策”的驱动,更是源于对艺术家的尊重——“一人一策”的推出。可以说,这是“一团一策”的升级版、精细版。年起,歌舞团增设了“荣典·首席”这一称号,“电波”主演朱洁静与王佳俊获此殊荣。上海昆剧团的“学馆制”则为青年演员传承传统剧目设定了“一人一策”乃至“一人一剧”的策略,并量化为八部大戏出折子戏的目标。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也是培养艺术青年力量的蓄水池。入选培养计划仅一个月,复旦大学青年教师周涛编剧的《双城记》就登上了艺术节的舞台。由他执导的学生剧团经艺术节推荐,还走上了爱丁堡艺穗节的舞台……图说:杂技剧《战上海》新民晚报记者郭新洋摄艺术兼市场显城市精神日前揭晓的中国舞剧最高奖——第十二届荷花奖获奖名单里,四川舞剧《努力餐》让大家再次看到红色谍战题材的旺盛生命力。可以说,上海歌舞团的《永不消逝的电波》开创了红色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兼具艺术魅力和市场价值的创新之路。昨天,在沈阳盛京大剧院演职员出入口,数百名观众在演出后激动地等待王佳俊的签名。以往,这似乎是流行歌星的“待遇”。陈飞华分析道,“全国观众都希望通过‘电波’看到上海文化,这部舞剧兼具了红色文化、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而这正是上海文化的主要构成。”可以说,也只有上海这座城市才能创作出具有上海文化特质、上海城市精神的作品来。明年正值建党百年,当下已有一大批凸显城市精神的文艺作品处于紧锣密鼓的创作打磨之中。上昆将复排一批经典红色剧目如《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霓虹灯下的哨兵》等。上海歌剧院以李大钊为主角的歌剧《晨钟》将继续修改提升。沪剧院的《芦荡火种》《一号机密》,还有围绕龙华烈士陵园的一系列剧目创作,都值得我们期待兼具艺术与市场的回馈。(新民晚报记者朱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9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