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杂技的语言,讲好江苏绿色发展的生态故事?8月14日,美丽的金鸡湖畔,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由江苏省杂技团出品的杂技诗剧《四季江淮》举行苏州首演媒体见面会。该剧将在二十四节气的轮转中,用杂技的语言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南故事、江淮故事。
会上,主创团队介绍了该剧的创排经过和艺术特色。《四季江淮》是一部聚焦湿地保护、生态保护的杂技。全剧分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个篇章,运用淮剧道白,贯穿杂技功夫,融合非遗文化,在二十四节气的轮转中,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该剧主创团队阵容强大,由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曹路生担任编剧,北京歌剧舞剧院导演、国家一级导演何晓彬担纲艺术总监,韩晓龙任总导演。音舞美道效化人员均为国内艺术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人才。
为了讲好江苏的生态故事,两年来,该剧主创团队深入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东台黄海森林公园、条子泥湿地、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湖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及盐城市湿地博物馆等地,力求用惊险奇美难的杂技语言表现好湿地保护的奋斗之美、享受保护成果的生活之美、倡导持续作为的奋进之美。同时,受淮剧演员头饰中流苏的启发,编创人员以流苏投影介质,作为该剧的舞台背景,又增加了一抹唯美、灵动的江淮风景。
从年起,江苏省杂技团先后推出音乐杂技剧《猴·西游记》、诗词歌赋杂技剧场《小桥流水人家》、杂技报告剧《芦苇青青菜花黄》,这次杂技诗剧《四季江淮》,都是用杂技本体推动剧情发展,让杂技动作发挥“遣词造句”的功能,强力推动技艺文化向内容文化的深度转变。而《四季江淮》除了巧妙地融合了二十四节气的概念之外,80分钟时长的杂技剧每个片段都可以独立呈现,将大剧灵活分割为20分钟的小剧场剧目。
“创新路上无止境,建湖杂技流淌着千年文脉,作为省级艺术团体,我们将以《四季江淮》这部作品的公演作为苏州和盐城文化合作奋进的新起点,将杂技这一地方特色文化发扬光大。”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城市文明是亮丽的名片,生态文明是厚重的底色。同时,保护生态是全人类共同的话题,杂技艺术则是国际表达无障碍交流的最佳载体。江苏省杂技团团长、《四季江淮》出品人吴其凯介绍,《四季江淮》最鲜明的艺术特点就是创新,除了主题鲜明、表演新奇绝妙外,导演手法独到,让全剧水乡特色浓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