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晚,江苏省第五期“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淮剧《赵五娘》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上演。作为淮剧陈派经典,老艺术家陈德林、黄素萍夫妇的《赵五娘》(下文简称泰淮版《赵五娘》)深入人心,而此次省淮排演的《赵五娘》(下午简称省淮版《赵五娘》),则由陈德林、黄素萍的女儿、女婿陈澄、陈明矿主演。
陈明矿、陈澄夫妇联袂演出。
省淮版《赵五娘》与泰淮版《赵五娘》最大的区别,来自三个方面。省淮版《赵五娘》导演、泰州市淮剧团资深导演林杰告诉记者,本次省淮排演《赵五娘》,在文本、音乐和舞美设计上做了不少调整。文本上的调整,主要是因为时代和观众欣赏口味的变化。泰淮版《赵五娘》时长三个多小时,对于80年代的观众来说,欣赏娱乐手段比较少,这个时长可以接受,而今天观众则不然。
林杰对剧本进行删减、加快节奏推进,“经典场次和唱段肯定要保留,过场性的段落删减一些”;在音乐伴奏方面,原本就是二胡、琵琶、扬琴“三大件”,但现在手段丰富了,为了观众更好的欣赏效果,在曲调不变的基础上,声部增进了不少;舞美设计方面,《赵五娘》是一出“穷戏”,以往是一桌两椅就能演起来。而本次省淮版《赵五娘》则充分使用了现代化手段,根据场次的需要变化舞台背景和人员服饰,给观众全新的感受。
谈起《赵五娘》,年逾古稀的林杰有很多故事。林杰告诉记者,赵五娘的故事最早来自元杂剧《琵琶记》,国内不少剧种都曾经改编过。淮剧的赵五娘,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时,只有“书房会”这一折,没有全本的戏。当时《赵五娘·书房会》经常作为一台演出的“开锣戏”上演,有点类似今天演唱会的暖场曲目。
年5月,
刚刚从上海
回到泰州市淮剧团的
陈德林、黄素萍夫妇,
决定排演《赵五娘》。
“我记得当时本子
是从建湖县淮剧团找来的,
然后根据
陈德林夫妇的声腔特点,
进行全面加工,
终于补齐了这出戏,
舞台才有了全本的《赵五娘》。”
泰淮版《赵五娘》
当年一炮而红,
唱遍大江南北。
在那个广播
为主要欣赏途径的年代里,
淮剧“陈派”唱腔也名声鹊起。
时至今日,
淮剧《赵五娘》久演不衰,
成为淮剧迷的必会曲目。
有意思的是,
作为陈德林的女儿,
陈澄早在12岁时,
就登台唱了《赵五娘·书房会》。
陈澄12岁在上海演唱《赵五娘》。
“我记得那是年,第46期上海星期日广播演唱会直播。那时我戴着红领巾、穿着校服上台了。句数板唱下来,听众反馈特别好,于是应听众要求,又加唱了一段。”已经是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的著名淮剧演员陈澄回忆说,父亲陈德林在上海市淮剧团进修期间,从筱文燕、何叫天等老一代表演艺术家身上,学到了不少本领。回到泰州后,将这些南派淮剧的长处,融合进来。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声腔特色。凡是国内演出或者比赛,淮剧《赵五娘》所到之处,必定收获满满。这也证明了淮剧的魅力。
“一代人唱一代人的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色。”
林杰说,在父母传承的基础上,
陈澄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最近几年,
业内已经有人
开始提“澄腔”这个说法。
淮剧发展到今天,
是若干代淮剧人继承传统、
南北融合、
与时俱进的过程。
来源:记者 姚梦/文 周晨阳/图
盐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