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风的戏曲你看过吗小剧场让青年观众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

跳着海草舞的“抖音风”戏曲你看过吗?最近在驻马店举行的“天中杯”第八届黄河戏剧节上,上海淮剧团参演的小剧场淮剧《画的画》让人眼前一亮,不仅收获年轻观众喝彩,连白发老年观众也拍手叫好。近年来,小剧场戏曲正成为北京、上海流行的新戏曲形式,通过贴近时代审美风尚的小剧场,青年人也开始迷恋上了戏曲。在小剧场逐渐升温的郑州,话剧之外,小剧场的舞台能否也刮起“戏曲风”?

(小剧场淮剧《画的画》剧照)

◆小剧场淮剧《画的画》闪亮黄河戏剧节

开场时,扮演“生旦净末丑”五个不同行当的主演们,配合着时尚的电子乐亮相,谢幕时还嗨跳起了“海草舞”和街舞。看完小剧场淮剧《画的画》,有年轻观众惊叹:“戏曲原来还可以这样玩!”

该剧通过一个小县官面对新皇下旨寻找《逐鹿中原》古画,闻风而动,不惜向皇上立下“生死状”,从而引发了一连串可笑可悲可叹的故事,诙谐幽默。演员“戏里戏外”地演绎了性格迥然不同的剧中人物,反差极大,戏里是身段、唱腔讲究的传统戏曲,戏外则是不时蹦出时髦流行语的时尚表达。

演出前,上海淮剧团副团长、编剧管燕草还担心地对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说:“这种探索性的呈现,不知道河南的观众能不能接受。”不过80分钟演出结束之后,看到观众朝舞台竖起大拇指,她深舒了一口气。

这部洋溢着青春色彩的淮剧新作,已经是管燕草担任编剧的第二部小剧场戏曲。“这部剧就是为年轻人量身打造的。”她说,在剧本和舞台设计上,都偏向年轻人的审美,故事节奏紧凑,情节环环相扣,传统的大段唱只在高潮部分展现。

不过,在创造性融入流行元素同时,《画的画》完整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淮剧唱腔和身段,甚至探索“同一行当”的舞台极致表演。管燕草说:“排练时邀请了老艺术家一招一式地抠,保证淮剧原汁原味,如果这方面保证不了,那小剧场戏曲的探索就失去了意义。”

将年轻观众吸引到剧场听戏,是管燕草和同事们做小剧场的目的,“由于年轻人没有看戏曲的习惯,而传统戏曲剧目针对的是成熟观众,对零戏曲欣赏基础的年轻人来说有一定门槛,而小剧场探索是用年轻人的审美,吸引他们来感受戏曲魅力。

(小剧场淮剧《画的画》剧照)

◆十年前,河南就有了小剧场豫剧《伤逝》

新潮的小剧场戏曲,在河南也不算是新鲜事,早在十年前就已开始尝试。

豫剧名家盛红林是“吃螃蟹的人”之一,因为对鲁迅小说《伤逝》情有独钟,他一直希望将其搬上戏曲舞台,并想借此探索出一条新路子,吸引年轻观众看戏曲。

年,盛红林找到河南首部小剧场话剧《福兮祸兮》的导演李利宏商量,李利宏看到这个题材,觉得非常适合小剧场来表现。彼时的盛红林并没有接触过小剧场,“戏曲有程式化的东西,小剧场也有自身的风格特点,刚开始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小剧场豫剧《伤逝》剧照)

小剧场豫剧《伤逝》的确迈出了多个探索的脚步:既有传统戏曲的核,也融入歌唱等其他姊妹艺术,剧中子君的扮演者卢君还是一名戏歌双栖演员;音乐在传统戏曲元素基础上,引用了南方民歌小调;配器借鉴了音乐剧交响化的配置手法;唱腔上尝试了戏曲舞台少有的合声和复调手法。

盛红林在剧中扮演了涓生,时而跳出又成了解读者,将旁白、演员合二为一。这部探索性十足的作品很快成为豫剧的一朵奇葩,在国内多个戏剧节上大放异彩,获得过多项大奖。

最让盛红林欣慰的是,深受年轻观众的欢迎。这部作品曾作为河南“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剧目到多所高校演出,每次演出结束,总会有一些学生跑到舞台上和主创们交流。最让他记忆犹新的是,有一位学生激动地感慨:“我20多岁了从没有听过戏曲,没想到豫剧竟这么好听!”

“戏曲是可以紧跟时代的。”《伤逝》的成功让盛红林对豫剧的未来信心满满,他也发现了小剧场的独特魅力:“演员和观众是近距离的交流,在题材内容上和年轻人审美接近,容易产生共鸣,让年轻观众感到很亲切。”

(小剧场豫剧《伤逝》剧照)

◆小剧场成为青年戏曲演员的实验场

事实上,探索小剧场戏曲正成为一些院团锻炼青年演员的重要途径。

《画的画》的表演团队全部由80后构成,其中还包括了3位95后的新生代演员。管燕草说:“年轻演员过去在团里只能演折子戏,但小剧场可以他们大展身手,由于不是传统戏,没有可供遵循的前辈经验,需要创造性地塑造人物。”

小剧场实验性的魅力也激发着年轻人的热情。由于团里排练厅紧张,年轻的《画的画》团队就趁晚上下班后排练,舞台经验虽然不足,但大家都刻苦地付出。

“我们作为年轻戏曲演员,也希望通过小剧场,赢得未来的观众群。”年出生的徐星辰是剧中最年轻的演员,戏曲练功一天不落,“希望戏曲真功夫和时尚酷的元素融合,能吸引年轻观众,让古老的戏曲始终年轻。”

年轻的主演们还通过微博等社交媒体与观众紧密互动。“大家都有自己的一批粉丝,有的还学唱一段淮剧发给主演点评指导。”管燕草记得,一次在大学演出了70分钟小剧场淮剧《孔乙己》,结果观众热情的提问就用了90分钟。

参加各大戏剧节时,盛红林常和其他院团交流,他发现,许多院团都有鼓励青年人探索小剧场戏曲的意识。“在一些大的院团,年轻人机会确实少些,但年轻人有想法,他们热爱这份事业,愿意落实自己的创意,所以院团包括各类文化基金也乐于为他们提供帮助。”

主演少、成本低是小剧场的优势,《画的画》团队加上舞美、音响、导演等,到河南的也只有15个人,这相比一台大戏轻量许多。不过,小并不意味着简单,更多情况下需要更精致。

盛红林说:“小剧场除了和观众更亲近,在艺术创作上实际上要求也不低,凝练度要高,现代意识要强,且形式不失时尚,是以当下人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去做,想做好并不容易,非常锻炼人。”

(小剧场淮剧《画的画》剧照)

◆“戏字当头”,原汁原味的唱念做打是支点

“做小剧场戏曲,我们是‘戏字当头’,原汁原味的唱念做打是支点,在唱腔、身段上一点不破格。”《画的画》副导演谭昀强调,一方面要坚守戏曲底线,不能毫无顾忌地天马行空,另一方面也要尊重小剧场注重探索的特点,因而必须在戏曲基础上提炼实验性,将两者衔接得恰到好处。

近年来,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小菊,一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