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四味毒叔著名二胡演奏家朱昌耀江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42623.html

本栏目是由荔枝新闻和知名自媒体公号《四味毒叔》联合出品,由著名媒体人谭飞,李星文,汪海林、宋方金、史航担任主持,推出围绕江苏艺术名人访谈或文艺作品评论的36期节目。

在这里,你能听见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业界大咖们的独家发声。

37:03

朱昌耀说:“演奏毕竟是一个机能性的东西,你不一定要跟年轻人拼那些快的,那种很难的技术、技巧的那种东西。但是你还是可以有你的音乐的表述,重要的是你能胜任且从容的完成。”

用一种声音让你梦回江南

谭飞:我们欢迎朱昌耀大师今天来《四味毒叔》,因为我们《四味毒叔》原来是影视为主,第一次迎来了一位二胡演奏大师,昨天我也去看了您在国家大剧院的音乐会,非常震撼。我也留意到一个细节,可能民乐对音响的要求比西洋乐更高。

朱昌耀:对,它的音色和所有的跟西洋乐器不一样。西洋乐器毕竟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对乐器的融合度就比较好,民族乐器的个性比较强,你要大家融在一起就比较难。你像昨天那么大的一个乐队能够把它融在一起,也是经过我们一些老的民乐演奏家近几十年来对乐器改良的历程,才能够形成我们现在这个民族管弦乐队。现在从世界上来讲,除了西洋交响乐团以外,就是我们中国民族的管弦乐队,它的表现能力,对音乐所表达的这种幅度和对比,应该说除了那个以外,可能我们这个是最棒的。另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如演奏中国特色的一些东西,民族特色的东西,比西洋交响乐更擅长一点。

谭飞:所以既能听出那种民族的特色,也能感知到交响化的气势,东西合璧,还赏心悦目,包括耳朵也是很舒服。这次音乐会演奏的《江南春色》《枫桥夜泊》都是二胡界公认的优秀作品,从创作层面,我想问问您的灵感来自哪?当然知道《枫桥夜泊》它是古诗,还有些什么灵感,促使你这样创作?

朱昌耀:《江南春色》是我们江南,特别是苏南,苏州著名的民歌叫《大九连环》,这个民歌其实我们用的很多,我们大伙儿熟悉的几个歌曲,比如最早的叫《天涯歌女》。

谭飞:周璇的。

朱昌耀:对,《天涯歌女》那个歌就小妹妹唱歌郎奏琴,那个素材就是取材于这个民歌,我们后来到80年代文革以后,有一个曲子叫《太湖美》,也是这个素材。同样我的《江南春色》也用了这个素材,但我做了器乐化的处理,特别像中段的江南丝竹,这种慢起渐快加花变奏,是江南丝竹最典型的创作手法。我再给他一些新意,比如讲我有一个引子,叫《旷野清晨》在它之后乐队一出来,马上就变成春回大地,慢起渐快,万物争春。最后迎来一个《江南碧翠》对江南无限的赞美,在最后是《欸乃归舟》欸乃亭湖划着小船远去了。这个曲子虽然用了这个素材,只有这么几小节,把它扩成一个六七分钟的曲子也不是太长,但相对就比较完整了。在40多年前,大家觉得非常好,写江南的,而且又有很典型的江南音调和手法。

谭飞:有点梦回江南的感觉。

朱昌耀:对,那么《枫桥夜泊》这个曲子肯定是取材于唐诗的意境。但是我们苏州有个寒山寺,寒山寺的钟声,霜打红叶、渔火点点,归鸟舌燥等意境。然后想到张继当浪子的乡愁,一种游子的思乡之感,感慨万千。所以既有想表达一种文人雅士的心态,另外还表达一种当时的心潮起伏,随着这个时代,有一种心潮起伏的思乡之情,所以那个曲子总体来讲还是比较雅静的一种感觉。

谭飞:可能我们想到江南就给人感觉是很古雅的,二胡其实有一种古风,你觉得用二胡来表达江南的情,它比其他的乐器的它的优势在哪?

朱昌耀:江南江苏,特别是江苏是二胡之乡,为什么说是二胡之乡呢?我们有一个理论家叫乔建中,乔建中老师写了一篇文章,他说可能我们的二胡,当代就是一百多年的二胡的演奏,传承,包括创作、教育,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可能有一半以上,甚至还要再多一点都是江苏的。所以在这个基础上,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江苏的二胡的演奏家,它跟这个地方的文化有关。江苏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大家对音乐方面非常重视。另外,江苏的戏曲也很丰富,你看昆曲,它就是百戏之祖,从昆山源起。江南丝竹是从昆剧曲的音乐里脱胎出来的一种地方乐种。所以江苏和江南跟二胡有着紧密的关系,曾经在刘天华那个时代,二胡叫南胡,我觉得这么叫可能是南方的胡琴,江南的胡琴。所以它这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江南对二胡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谭飞:所以这么说,它的繁盛有赖于江南,但同时江南可能也是跟二胡产生了内容和精神实质上的关联。

朱昌耀:对,因为我刚才讲了,戏曲音乐,在江南这一带的戏曲,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所有的伴奏我们叫主胡,所有主胡都是二胡,而离开这一带它就不是。比如到了山东,河南这一带就变成板胡,豫剧就是板胡,秦腔就是板胡,到了北京变成京胡了,再往南它就变成高胡了。广东的粤剧就是高胡主胡,它是不一样的。江苏的锡剧、扬剧、淮剧,过来一点儿黄梅戏,再往南一点儿上海的沪剧,再往南一点的越剧,这些主胡全是二胡。所以这个跟这一带的文化,这一带的欣赏习惯,有紧密的关系。

谭飞:在说到您的这个琴,与众不同之处是找师傅改过的,从常见的六角二胡改为扁圆,改琴的原因是什么?在演奏的时候与其它的常规的二胡有什么不一样呢?

为什么这把琴与众不同

朱昌耀:二胡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它的擦弦点跟琴马的距离是固定的,不能动的,你不能动了,距离大了以后呢,声音不好听,也不能小,它琴桶挡住了。它不像小提琴,小提琴它在上把的时候,一般那个弓子的触弦点跟它的琴马距离,是相对要大一点,到了下把位以后,它这个距离要小一点。二胡就没有这个功能,所以我后来跟乐器上的师傅研究,实际上就是要把这个琴马和触弦点的距离缩短一点,那缩短一点那怎么办呢?就把桶子搞得稍微扁一点,扁一点它距离就短了。

谭飞:其实就是扩大它的表现空间。

朱昌耀:扁以后有什么好处呢?它的下把位声音就好了,就会通透了,也会出来了,所以我就做了一点小小的改革,刚开始是稍微扁一点,扁一点那上把位的声音又不好听了,那再宽一点,宽多少呢?要跟师傅研究半天。最后到目前这种样子,有一些老师也在用这种扁琴,前扁八,后扁圆的基本上就是我用得比较多。

谭飞:因为我看您在演出时候也是频繁的换,比如说这首曲子是这个琴,然后中间换了两把琴。

朱昌耀:对,我《枫桥夜泊》用了两把琴,其它都是一把琴。但是我们如果拉《二泉映月》,还要用一把二泉琴,《二泉映月》音比较低沉。

谭飞:还是具体针对某个题材。

朱昌耀:就是根据曲子的要求。《枫桥夜泊》我前面用稍微低一点的定弦,因为它是表现一种雅致和从容与无奈,是一个感觉的东西。到中间那段稍微要有一点心潮起伏的东西,所以用了普通的高音琴,一头一尾我就用了稍微低大二度的,我们叫C、G定弦。定弦稍微也不一样,它就稍微有点深沉,这样音色有点区别。

会写歌的二胡大师

谭飞:那么我也留意到您在编曲上是把江苏的一些传统戏曲文化融合进去,例如《苏兰小曲》就改编自锡剧的曲牌老簧调儿,您是怎么去设想改编的?

朱昌耀:不管是创作的手法和创作的素材,都基本来源这三个部分,一个是民间的地方乐种,一个是民歌,还有一个就是戏曲音乐。因为中国的戏曲也是非常丰富的,每一个省每一个地方好多剧种,剧种的音乐也是它独特的一个音乐。所以这个戏曲音乐也是我们民族音乐创作中一个很重要的素材。那么江苏在这三个方面,它各具特色,比如地方乐种有江南丝竹,十番锣鼓,还有很多丰富的民歌,你看《茉莉花》《拔根芦柴花》《无锡景》《九连环》等很多民歌。锡剧音乐也很丰富,锡剧老簧调儿是我们苏南流传非常广的一个剧种——锡剧中主要的曲牌。老簧调儿是在年到北京参加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的,那时候为了返场音乐加演的曲目,说不能长,需要两分钟,所以那个曲子就两分钟,用老簧调儿,当时受到首都观众的欢迎。

谭飞:正好很搭那个氛围是吗?

朱昌耀:对,喜庆,而且江南特色。

谭飞:但是说到《游园惊梦》让我印象很深,旋律丰富多变,我们知道它本来是昆曲的,经典的曲牌,您这次编曲有什么不一样呢?

朱昌耀:昆曲主要的音乐是曲牌体,它的所有的唱腔牌子很多,《山坡羊》《皂罗袍》类似于这样子的曲牌特别多。昆曲又非常雅,两个都非常适合于我们丝竹,因为它的音乐跟江南丝竹有很重要的关系。我一直想《牡丹亭游园惊梦》又是昆曲最著名的一个代表作,我就取了几个昆曲《牡丹亭》里面的曲牌,来把它编成一个有一点游园惊梦的这种感觉,再加上一种向往的感觉。因为《牡丹亭》主要是讲爱情,杜丽娘和柳梦梅的一个梦,使《牡丹亭》这部戏就活了,所以取了它几个曲牌,形成民乐的合奏曲。想法就是力求让它既雅致,又能让大家能够明白怎么回事。

谭飞:是,因为我觉得二胡是能拉出故事性的,它的抑扬顿挫,或者说是先抑后扬,是有节奏,有变化的,能听出来了。

朱昌耀:叙事的功能。

谭飞:叙事功能是有的,而且闭上眼睛听,那个人如在面前。

谭飞:而且我们也留意到您也除了二胡,包括一些音乐的作曲或者编曲,还创作了一些歌曲,因为我原来可能也没想到,二胡大师可能就主要还是拉二胡,但是我发现还写歌,这是不是说明艺术也是相通的?

朱昌耀:对。

谭飞:在这块上您的一个想法是什么?为什么会做那么多歌曲作曲?

朱昌耀:因为我在江苏的时候,当时是在演艺集团,我们省里面有很多晚会,当时晚会有好多歌,有的是编导组委约我来写歌,因为我会二胡,知道最重要的一个是旋律要好听。

谭飞:对,旋律优美。

朱昌耀:旋律要好听,唱歌更是这样,歌曲更讲究旋律。

谭飞:这点是相通的。

朱昌耀:歌曲创作跟二胡的创作,尤其是旋律上的创作是相通的,你要写出好听的旋律,这个也是很不容易的。我对歌曲创作还是有感情的,我觉得唱歌还是最接近老百姓的,能够有一些歌让大家喜欢,尤其是独唱者、歌唱家能够喜欢你的歌,他就会经常唱你的歌,我觉得还是应该在这方面尝试尝试,所以我就写。

谭飞:您这样的艺术家其实一直没有脱离过群众,一直都在一线,特别了解所有的音乐种类或者一些造诣上的东西。

朱昌耀:对,我觉得我自己最重要的一个体会是没有离开过舞台,我一直在演出,面对的是普通老百姓。这个时候你要为他们想,我觉得这点很重要,就是你的作品,我们那个时候,年轻的时候,我前20年工作的时候,是跟舞蹈、唱歌放在一起演的,很少演单独的音乐会。你的独奏,你演两次这个曲子,没人鼓掌,没有人要你返场,马上就把你的节目拿掉了,所以还是要写一些短小精干、雅俗共享,让专业界觉得你挺好,老百姓,特别是普通的观众要喜欢。所以你要写一些什么东西,要作一些什么曲子,什么时候应该调点胃口,什么时候调一点情绪,这个非常重要。

谭飞:所有艺术的最高境界还是雅俗共享。

朱昌耀:雅俗共享,人文至上,你要有想法,要有思考。

谭飞:还能落地。

朱昌耀:还要能落地,你一味儿的迎合,肯定不行,你既要引导,又要让他接受,我认为这样是非常重要。

谭飞:所以我们刚才也谈到了龚爽,我也认识好久,我原来也不知道她是拉二胡出身,刚才你也给我介绍,我突然发现这个二胡跟一个歌唱家、跟他的修养是不是也有助力,有帮助的?

朱昌耀:一个首先他是学器乐的,他都要从小,学二胡也是这样。

谭飞:童子功。

朱昌耀:这是从小,因为从小就打下了音乐的基础,这个是很重要。

谭飞:乐感、乐理。

朱昌耀:对。因为二胡唱歌,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追求旋律,追求旋律的优美,唱歌,你两句不好听,你这个歌就不行了,包括情感,包括旋律,要把握流畅的这种走向,这个跟二胡很像。

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的原因

谭飞:说到二胡,可能很多普通观众也大概知道,比如《二泉映月》这些,我想问问您觉得是为什么是《二泉映月》《赛马》,像《江南春色》这些作品,它们能成为经典?它的各中原因是什么?

朱昌耀:《二泉映月》确实它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制作,《二泉映月》这首作品它不只是表现一种情绪,《二泉映月》这个名字看起来好像是描写景色,但是它实际上是阿炳一生的坎坷,坎坷不平的一生种一种感慨也好,抗争也好,无可奈何也好,各种各样的复杂的情绪在他这个曲子里面表现特别好。所以它的深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二胡曲当中到目前为止,可能是某种意义上来讲……

谭飞:没有超过。

朱昌耀:不可比拟的。有人生阅历,再加上每个时代的演奏家都有不同的演绎,对它的这种感觉,所以每个人都很喜欢,拉二胡的喜欢,听的观众也喜欢,外国人也喜欢。一把小小的二胡,能够拉出这种复杂的感情,很不容易的。《赛马》也是这样。年创作出来以后,到现在为止已经将近六十年了,能够受到喜爱,它也是一种短小精干的,两分多钟的一个曲子,在任何场合演奏都非常好。

谭飞:而且国宴的时候听到了。

朱昌耀:对,它也非常好,而且有很多演奏家可以演出各种版本出来,所以它能够成为经典,能够传承到现在。这个也是除了它作品好以外,演奏家也喜欢演奏,观众也喜欢听,雅俗共赏,很重要。

谭飞:那么刚才也提到《江南春色》了,因为是您创作,就是从局外人的角度,可能说明它能成为经典,第一是还是需要悠久的历史,它能传承。第二个,它能让很多人感知到里面的优美,让大家能够口口相传。第三个可能就是您说的雅俗共赏,可能高雅的或者说一般的普通观众也都能很喜欢。

朱昌耀:我是觉得在创作这首曲子的时候,选用的什么材料比较难,演奏的手法也比较难。再加上四十年前创作这些曲子的时候,用二胡来描写江南的这种东西,不是太多,当时我就写叫《江南春色》。我跟马熙林老师,也是我进江苏省歌舞团的第一个老师,是作曲也是指挥。他带着我去苏州采风,但是我们一听到《姑苏好风光》(《大九连环》)这首民歌以后,我就觉得,大家都来用,《天涯歌女》也好,《太湖美》也好,都用这个,那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来作为一个素材,虽然只用了几小节,几小节以后,把它化为一个器乐曲,再做器乐化的改编,江南丝竹的慢起渐快,加花变奏这些,再加上一种现代的,最后的一个江南碧翠的广板,心潮澎湃,很激情地看到江南一片锦绣山河,青山绿水,这种感觉非常激动。那么就有一点就是我们从音乐上讲,就不是完整的ABA再现,而是一种变化的再现,它就有点时代的感觉。

具有时代特征的民族音乐创作

谭飞:时代的特征。

朱昌耀:新时代我们看到这种感觉,比较阳光明媚的感觉。二胡作品在这个之前不多。

谭飞:听着比较悲凉。

朱昌耀:在《江南春色》之前,基本上很少是很阳光、很有时代气息的,除了像《赛马》这种例外。

谭飞:大部分比较悲伤。

朱昌耀:像《江河水》《二泉映月》都是,还有刘天华那些作品。

谭飞:让人流泪的那种。

朱昌耀:对。

谭飞:它那种风格有一种变化。

朱昌耀:对,有一种新气象。

谭飞:新气象,而且结合了地域的特点。

朱昌耀:新的气息,既是很原始的一种素材,但是又要让它有一些时代的气息。所以我觉得当时七几年的时候,正好是改革开放刚开始。

谭飞:体现地域特点和时代特点。

朱昌耀:对,我们音乐创作,包括各种创作文学创作、美术创作、艺术创作,真的是:一个是时代,一个是人民,一个是民族民间,都非常重要。

谭飞:昨天看《江南情愫》音乐会,我也留意到一个现象,有很多小学生都在听。原来我们对二胡的认知能欣赏的大部分是年龄稍微大一点儿的听众。那么现在就您所了解的,二胡在现在青年人中的一个推广程度到了什么样呢?

朱昌耀:总体来讲是不错的。总体上民族音乐,民族器乐(我们叫民乐)的发展在我们国家还是呈一个非常好的上升的势态。因为有国家和政府、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比如讲我们在很多的高校里面都有了民族器乐的专业。还有很多非职业的民乐团队,这些都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以前我做学生或者我刚刚毕业,到了工作单位以后,我出国的时候就非常羡慕,他们大学生的乐团,交响乐团、管乐团、弦乐团很多。国外不但大学里面有,中学里面有,小学里面有,我们就很羡慕。但是我们在学校里面要建个乐团,这难得不得了。乐器的问题、经费的问题、老师的问题、学生学的问题,那么现在完全不一样了。现在真的学的人很多,学校也很重视。再加上政府部门,教育局,经常组织中小学生、大学生的汇演,器乐汇演、器乐比赛,有了这样的支持力度,他们学的动力更加强。另外作为学生来讲,他还有个上舞台的机会,有一点成就感,这一点很重要。有了这些方面以后,学习民族器乐的学生也越来越多,社团也越来越多,北京的社团就很多。你看北大、清华,人大,都有很棒的民乐团,这些民族乐团从某种意义上讲,都不输专业乐团的,都很棒的。

被年轻人热爱的国风是新的时尚导向

谭飞:说明大家越来越重视民乐之后,民乐也找到他新的发展空间。现在很多年轻人也爱上了这个,叫国潮或者国风吧。甚至我们看过一个电影,叫《闪光少女》,不知道您看过没有?就讲的民乐跟西洋乐,好像西洋乐的还有点PK感。

朱昌耀:对。

谭飞:就是讲的那个感觉,但是里面我看好多年轻的小姑娘用这种cosplay,或者更青春的装扮,让民乐更加的年轻,更加的时尚。您怎么看待这些趋势?

朱昌耀:这个我觉得是个好现象。当时我们曾经有过新民乐叫《女子十二乐坊》。其实我觉得也是一个推广民乐、发展民乐的一条路,一条路。虽然不是唯一的路,但是它也是一条路,也是百花园中的一朵花。我在日本的时候,日本有很多喜欢二胡的。另外有一个,非常喜欢我的曲子的一个日本的孩子,拉得非常棒,拉的非常棒。曾经参加过我们的央视的比赛,也得过奖。然后她在日本有很多的粉丝,除了日本的那些年轻人以外,就包括中国的一些年轻的孩子都喜欢,她经常给日本的动画片里面配音。一配音就配二胡,拉得很专业、很好。这次我去了以后,她专门来找我,拉了我很多曲子,《江南春色》都拉过,所以非常高兴。我就讲,这是一个好现象,学的人多,影响力越来越大,对我们中国的民族音乐来讲,是非常好的。

谭飞:是好的消息。

朱昌耀:好的事情。

谭飞:包括看江苏今年也开始了,叫名师带徒计划,是吧?

朱昌耀:对。

琴不离手与名师高徒

谭飞:您怎么看这个计划?还有,您自己选徒弟的标准是什么?

朱昌耀:《名师带徒计划》应该是我们江苏省所做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特色工程,就培养新人的工程,而且它是点对点到位,它有验收,什么要求都是有的。对名家也好,对徒弟也好,都会有明确的要求,我觉得选徒弟,一个他自己本身要非常努力,因为你对这门艺术,要非常执着。有幸的是,我作为江苏的《名师带徒计划》的一员,我们正好成立苏州民族管乐团,整个政府的投入力度相对大一点,吸引人才的可能性也大一点。所以当时来了很多,其中有一位,昨天晚上坐在我们乐团的首席的,后来齐奏的时候,也坐在我旁边的,那位就是我们《名师带徒计划》的徒弟。很高兴的事儿,就在10月份,在我们第12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二胡比赛,得了金钟奖。每年金钟奖只有五名。她得了金钟奖,对我们江苏来讲也是实现了很多年没能实现的愿望。

谭飞:金种奖是最高的音乐界的奖。

朱昌耀:中国音乐最高奖。

谭飞:就说明这么一个带徒的计划还是很有成效。

朱昌耀:能够促进师傅对自己艺术的一种归纳整理,对徒弟的一种传、帮、带。

谭飞:刚才我也问了您,现在您基本上卸下了行政职务,回归舞台,您也说了,可能现在每天也还得练琴,您得练多长时间。

朱昌耀:一般平均就是应该要练一个多小时到两个小时左右。

谭飞:那还是琴不离手,就是真的。

朱昌耀:曲不离口。因为我不管是做行政也好,现在卸掉行政也好,我有自己的要求。从七岁开始学二胡,一直到现在,就没有离开过二胡,也没离开过舞台

所以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不能断,最开始的饭碗不能丢。做行政的时候,确实练的少一点,上台也相对少一点。但是我觉得不能丢,还要练,所以那段时间,我就每年逼着自己,最起码一年要开个两到三场独奏音乐会,那一般跟乐团演奏两曲,这个问题不大。你要开一台音乐会你就要练琴了,你要各种各样的曲目,而且你不能今年开了这种,明年再开的一模一样也不行,你要换曲目。

谭飞:逼着自己必须得去练。

朱昌耀:白天上班,晚上回家,把夹子一夹,弱音器一搞,就可以练个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每天不断。

谭飞:是,每天摸着琴的感觉你内心也是特别的充盈和丰富,甚至很开心很愉悦的一种。

朱昌耀:对,也是一种放松。

谭飞:是。那最后一个问题,我也问过一些老艺术家,我说你大概什么时候不演了?他说到演不动为止。那我想问问朱老师,您什么时候正式的不拉琴了?有没有这样一个时限?

朱昌耀:还没有想过,但是演奏毕竟是一个机能性的东西,你不一定要跟年轻人拼那些快的,那种很难的技术、技巧的那种东西。但是你还是可以有你的音乐的表述,当然也要考虑到你在演出的时候要选曲子,你能够胜任的比较从容的完成,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

谭飞:听明白了,谢谢朱老师。

朱昌耀: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6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